关键词:
中医学
核心术语
术语部件
内涵
英译
标准化
摘要:
目的本研究是导师朱建平研究员承担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药术语英译通则》研制及其中国中医科学院相关课题研究任务的一部分,主要以中医学核心术语及主要术语部件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内涵进行梳理,追本溯源;同时根据概念内涵对各大英译标准、词典等的中医学核心术语及主要术语部件的英译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中医学名词术语英译的原则和方法,提出相对合理的英译方案。尤其对其中存在分歧的概念进行详细探讨,总结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译的术语部件的英译规范。在此基础上,提高术语英译共识度,编制高质量的核心术语及主要术语部件英译表草案,作为团标附录的蓝本,为推进中医学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内容①中医学核心术语及主要术语部件的筛选 以全国名词委出版的《中医药学名词》作为术语标准,根据基础性、中心性和派生性三大原则,选取中医学各科核心术语及主要术语部件。同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各科部分核心术语及主要术语部件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以此作为其符合基础性、中心性和派生性三大原则的佐证。②中医学核心术语及主要术语部件概念内涵的梳理 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主,结合中医古籍,对选取的中医学各科核心术语及主要术语部件的内涵进行溯源,尤其对一词多义、争议明显的术语部件进行概念上的区分。对有分歧的部分探讨、论证,最终明确各术语的内涵,为英译的探讨提供依据。③中医学核心术语及主要术语部件的英译规范化研究 对中医学各科核心术语及主要术语部件的不同英译标准进行整理,按照中医学理论基础学科、应用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及多义核心术语及主要术语部件进行分类,基于各个术语的概念内涵,对比分析各种英译标准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借助工具书,结合中医学名词术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对各种英译的优缺点进行探讨,提出更为合适的英译策略和译法。最终形成中医药核心术语及主要术语部件规范英译表,并对其中多义术语部件的各个内涵给予不同的英译建议。方法①术语学方法 国家标准《GB/T10112-2019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规定了制定和编纂各专业领域术语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描述了客体和概念间的各种联系,确立了术语构成和定义表述的一般原则。该标准指出:对于标准化中的术语工作,除了对术语和指称进行标准化,也需要对定义进行标准化。指称和定义都可以用于表示概念,概念、指称和定义都是指向同一个客体。而作为一个整体用以构成概念的一组特征称为内涵,被抽象为概念的客体集合则被认为是外延,二者相互依存。内涵定义通过使用尽量少的信息对概念进行抽象,并使得人们借此识别概念及其他相关概念,尤其是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通过将构建内涵的特征组合起来,应可识别出此概念,并将其与其他概念区分开来。本研究即在此基础上,参考《中医药学名词》对所选中医学核心术语的内涵定义进行详细梳理,作为区别概念分歧以及探讨英译合理性的依据。国家标准《GB/T19102-2003术语部件库的信息描述规范》则对术语部件的定义、提取和信息分析等进行了规范。该标准提到:术语部件是指组成多词术语的词,特定专业领域中结合紧密、生成能力强、使用稳定的语言片断也可看作是术语部件,术语部件的提取需要在术语条目切分和标注的基础上进行。术语部件的信息分析是指基于术语数据库,对提取出来的术语部件的基本信息、位置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逐项进行统计和分析。本研究同样在该标准的指导下,参考《中医药学名词》对中医学主要术语部件进行提取,并对其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再结合其概念内涵的分析探讨合适的英译策略。②中医学名词术语英译的原则和方法 对于中医学名词术语英译的原则,中国中医科学院朱建平研究团队基于多年研究,曾提出了7条原则:对应性(译名词义与中文相对应,符合中医术语内涵)、系统性(保证中医药学科概念体系的完整)、同一性(同一概念的术语只用同一词对译)、简洁性(译名要简洁,不是辞典释义,用词不能太长)、回译性(译名结构在形式上与中文一致或相近)、民族性(术语译名应保留中医特色内容,中医药学各分支学科中,方剂、中药及针灸腧穴名称采用音译)以及约定俗成(目前已通行的译名,与前述原则虽然不完全符合,仍可考虑采用)。在诸项原则中,对应性原则优先于其他原则,旨在达到等义的目的,即不同语种间术语与概念的功能对等;系统性原则次之,在选择英文译名时要顾及上位概念术语和下位概念术语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同一性原则,即为了保证术语多语种传达过程中的单义性,避免概念的混淆;简洁性原则可以保证学术交流的效率,再次之;回译性原则虽然争议较大,但形式上的统一对于中英双语双向的学术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并成为中医专有术语翻译的一种主流;同时由于文化承载词、专有名词的大量存在,民族性是必须考虑的原则,如专有名词的汉语拼音拉丁语转写已进入国际标准;最后则是约定俗成原则。而提及中医学名词术语英译的方法,目前音译、直译和意译三种译法仍居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