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时
中医学
认知语言学
概念化
摘要:
目的:将中医学概念与认知语言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理论和转喻理论为基础,论证中医学核心概念“时”的概念特征、认知方式和概念化过程。以期为中医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历时研究以及教学与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了文献学方法和认知语言学方法。首先,使用文献学方法,收集、归纳和分析大量文献资料,对中医学概念“时”的相关研究以及中医学理论相关的概念化研究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价。第二,使用认知语言学方法,研究中医学“时”概念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推理和理论分析,对相关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的一般特征和表现形式做出分析和描述。第三,综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从“时”的词汇化、范畴化、隐喻认知机制和转喻认知机制四个方面来分析论述“时”的认知机制和概念化过程。结果:第一,通过文献综述发现,虽然概念化的认知研究在语言学领域非常普遍,却鲜有学者将其应用在中医学领域探究中医学理论的概念化过程。虽然关于中医学“时”的研究文献很多,但是研究内容的重复率却很高,且并未触及到“时”的认知过程和根源,缺乏新的视角和研究工具。第二,认知语言学中原型范畴化理论、隐喻理论和转喻理论对语义延伸和语义范畴的演变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认知理据性。第三,“时”是一个范畴化的概念,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体系,其突出特征有:基于体验的认知属性、语义多样性和多重关联性。第四,“时”的字形演变和词汇化过程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其本义是“日的运行”。随着人们对自然万物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不断认知,以相似性和关联性为基础,通过认知隐喻和转喻进行意义构建,“时”的语义发展经历了“自然之时”-“身体之时”-“行为之时”的范畴序列。古代医家最初识“时”之义,产生了“自然之时”的范畴;达“时”之变,发展出与气血脏腑有关的“身体之时”;后来又在养生及辨证施治的过程中讲究用“时”之机,“身体之时”的范畴属性扩展至“行为之时”。结论:中医学“时”的概念化过程是以体验为起点,通过认知隐喻和转喻进行意义构建,不断进行范畴化演变,最终形成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体系的动态认知过程。认知隐喻和转喻是语义扩展和延伸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隐喻的相似性和转喻的关联性是语义认知及语义范畴演变的基础。语义范畴的演变不是随意的,而是由相似性和关联性连接起来的链条和网络,反映了人类语义认知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