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理论
需求分析理论
优化方案
中医学专业九年制
摘要:
研究背景:在新时代,我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2018年8月,国家提出加快新医科建设,要求培养多学科交叉融通、复合型、高层次的医学领军人才,2023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再次提出加强新医科建设,推进医科与理科、工科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是融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整体医学,在人民健康保障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以及最终形成中国特色医学教育新形式都必然要求培养一批中医学高层次人才。实践表明,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规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及相关政策的出台,表明中医学专业九年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试验田”。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依托和保障,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落脚点在于课程体系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体系只有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实际需求。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第一家试点九年制的院校,通过毕业生质量评估也表明中医学专业九年制课程体系可以进一步优化。研究目的:以新时代要求培养中医学高层次人才为背景,选取中医学专业九年制课程体系为切入点,以课程设计理论和需求分析理论为理论指导,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前中医学专业九年制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需求分析及优化意向,综合形成优化的依据,据此提出中医学专业九年制课程体系优化建议和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用人单位及社会的需求,同时发挥专业示范引领作用,为其他院校九年制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改革提供借鉴。研究方法:①文本分析法:首先,在概念界定和研究现状分析的过程中,通过检索查询相关文献,界定课程体系优化的三个层级,总结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因素和特征,分析中医学长学制的培养目标、培养效果、课程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西医八年制教育课程改革可提供的经验。其次,以5家院校九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为文本对象,以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程编排顺序为分析目标,采用归纳提炼的方式进一步总结中医学专业九年制课程体系建设现状。②问卷调查法:借鉴Hutchinson的需求分析模型,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九年制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导师及用人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中医学专业九年制课程体系研究调查问卷》学生版、研究生导师和用人单位版对满意度、目标需求、社会需求三个方面进行调查。③半结构型访谈法:首先,在正式发放调查问卷之前,以方便抽样的方式在小范围内选取3位中医学专业九年制学生针对问卷内容开展认知访谈,确保问卷内容的清晰明确。其次,通过1 1位全程参与九年制创立和建设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以及4位毕业生的访谈内容分析,更好地总结新时代中医学专业九年制培养目标定位以及优化意向。④专家会议法:首先,根据问卷结果设计相应问题,并在中医学专业九年制用人单位座谈会向各位专家提问。其次,针对本研究提出的优化方案,邀请5位中医教育专家开展课程体系优化方案论证会,对其适切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和论证。研究结果:①中医学专业九年制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研究:中医学专业九年制的课程体系总体设置具有一致性,相比其他中医学专业课程内容安排较多,课程内容也更广更深,但存在着科研类、交叉融合类和实践类课程不足,同时学时安排过多等共性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九年制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了三版修订,其课程体系处在一个不断优化的状态,经过了“调整结构、优化内容”的改革历程,提出了一些创新性课程设计,但在新时代背景下,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②中医学专业九年制课程体系优化依据研究:根据课程设计理论,本研究的课程体系优化依据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厘清专业特征和培养目标、需求分析和各方优化意向调查。中医学专业九年制具有中医学专业的学科性质,同时因为“本博融通、九年一贯”的培养模式而具有一定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培养目标上的高标准,要求以复合型特征服务于中医药事业,相比一般中医学专业学生,需要更加注重中医经典继承能力、科研创新意识、专业发展意识和跨学科意识的培养。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九年制学生的学习需求未完成得到满足,目标需求为:“临床技能”“医学知识”“科研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等。导师和用人单位认为,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中医人才的需求,九年制学生应注重培养“创新能力”“临床技能”“科研能力”“跨学科知识和素养”和“沟通交流能力”。通过访谈内容、问卷的开放性问题以及用人单位座谈会相关资料,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四个方面总结课程体系利益相关方的优化意向,综合形成中医学专业九年制课程体系优化的依据。③中医学专业九年制课程体系优化设计研究:中医学专业九年制课程体系的优化要遵循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特色性原则。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