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X来X去”构式
认知构式语法
认知机制
认知动因
摘要:
“X来X去”(如“学来学去”)是现代汉语中一个使用频率较高且能产性较强的结构。以往学者在研究该结构时,多以传统格式分析法为主,聚焦动词进入X槽位的情况,为该结构的分析提供了有益的见解,但对“X来X去”认知机制和动因的探究仍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间。
本研究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X来X去”构式进行研究,拟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X来X去”构式具有哪些构式义,构式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构式中的“X”槽位准入条件是什么?(2)“X来X去”构式具有哪些句法特征和语用功能?(3)“X来X去”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和认知动因有哪些?
本研究主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心(BCC)收集到的3436条“X来X去”语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如下:
第一,“X来X去”构式具有[反复位移],[范围持续],[总括归纳]和[情绪强化]四种构式义。四种构式义相互联系,第三种构式义是第二种构式义的拓展。基于这四种构式义,“X”槽位的限制条件为:在音节上,只有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可以进入“X”槽位,且多以单音节词为主,当[总括归纳]义凸显时,双音节词不能进入槽位;在词性上,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均可进入该构式,且以动词为主。当[反复位移]义和[总括归纳]义凸显时,只有动词能够进入槽位。形容词和名词进入槽位时,通常凸显的是[范围持续]义。
第二,“X来X去”构式的句法特征为:句法功能来看该构式作谓语的情况占多数。其次还可作语流中的小句以及语篇衔接语;该构式在句中是否需要前后成分由构式凸显的语义和整体语境决定。“X来X去”构式的语用功能为:以表达说话人主观情感态度为主,尤其偏向厌烦、不满、恐惧等消极情绪,在特定语境下也可以表示喜爱、欣赏等积极情绪或评价。
第三,“X来X去”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主要是隐喻和类比:该构式的源域为表示位移的空间域,通过隐喻的认知机制,空间域被投射作为目标域的时间域中;通过类比机制,“X来X去”构式的使用范围迅速扩大,使用频率也随之增加。该构式的认知动因主要有语用推理和主观化,这回答了为什么该构式可以用于表达主观情感和评价。
本研究对理论与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在理论层面上,对“X来X去”以及相关反复体的汉语构式的系统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构式语法对汉语构式的全面描写、对构式形成理据的分析等;在实践层面上,可以为该构式和相关构式的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习得以及该构式的翻译提供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