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连V1带V2”构式
“边V1边V2”构式
构式语法
规约化-固化模型
汇流数据
摘要:
现代汉语中,“连V1带V2”和“边V1边V2”这两个结构被人们广泛使用。《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指出“连V1带V2”和“边V1边V2”均表示两个动作同时发生。而在实际使用中,“连V1带V2”和“边V1边V2”作为构式整体具有语义和功能的差异,例如我们可以说“边自习边刷微博”却不能说“连自习带刷微博”。然而,现有研究中较少系统比较这两个形式相似但在语义和使用上存在差异的结构,鲜有基于构式语法理论的研究,更缺乏基于汇流数据的有效佐证。基于以上不足,本研究以构式语法理论和Schmid的规约化-固化模型为基础,以“连V1带V2”和“边V1边V2”为研究对象,采取实证的方法,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连V1带V2”和“边V1边V2”的能产性有何不同?
(2)“连V1带V2”和“边V1边V2”在句法、语义、功能上有何异同?
(3)“连V1带V2”和“边V1边V2”在形成机制和动因上有何异同?
本研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语料库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R 4.2.1为数据处理工具,使用汇流数据相互支撑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基于语料库的观察数据,我们通过构式的类频率,例频率,单次频率对比了“连V1带V2”和“边V1边V2”的能产性。从数据可知,两种构式都具有高能产性,“边V1边V2”构式三种类型均高于“连V1带V2”构式,因此,具有更多的创新使用,图式化程度更高。
第二,在句法特征上,我们分别分析了两种构式可变项顺序可替换实例,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两种构式均有显著的顺序偏好。此外,“边V1边V2”中的动词前可插入副词(如:一边背诵一边不停地吃东西),这表明后者比前者的内部结构更灵活。在句法功能上,两种构式在句子中可充当相同成分。语义方面,基于语料库观察数据,我们发现“连V1带V2”中两个动词语义关系密切,通常能够共同激活同一个语义框架(如:“连蒙带猜”中“蒙”和“猜”共同激活了“猜测”语义框架)。然而,进入“边V1边V2”空槽的两个动词间语义关系比较独立(如:“边走边说”中“走”和“说”为两个独立动作)。基于此发现,我们作出假设:“连V1带V2”的构式表达对动作的强调进而体现个人价值判断,而“边V1边V2”构式表达对动作的客观描述。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我们发现母语者在无语境情况下能够感知两种构式整体的语义差异,并且能在具体语境中,选择恰当的构式进行表达。实验排除了填充词对构式整体意义的影响,揭示了两个构式的构式义在社群使用者的心智中存在固化表征。通过分析使用语境,我们进一步发现“连V1带V2”多用在表达个人态度的主观语境中,而“边V1边V2”多出现在较为客观的语境中,这一发现也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第三,在生成机制上,“连V1带V2”的生成可以用构式压制来解释,而“边V1边V2”的生成则是构式压制和构式承继的共同结果。从生成动因来看,“连V1带V2”和“边V1边V2”均受到了语言经济原则的驱使,这两个表达式均以最简洁的形式实现最大的交际效果。
本研究通过实证的方法比较了“连V1带V2”和“边V1边V2”的能产性、句法、语义、功能以及生成机制等的异同,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理论意义上,本研究拓展了基于使用构式语法理论在汉语半固定结构比较研究中的应用;在研究方法上,使用汇流数据的实证方法,将语料库量化数据与实验诱导数据以及内省数据相结合,可为汉语半固定结构的构式视角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启示。在实践意义上,本研究的结果不仅能帮助母语学习者加深对这两种结构的理解,还能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为词典编纂和人工智能信息加工处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