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现代汉语
“X而Y之”构式
句法
语义
语用
形成机制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之”为代词的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借鉴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同时,借鉴类推理论和压制理论对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分析“X而Y之”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适应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以及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具体说明。第二章为句法分析,主要考察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中“X”“Y”的构成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构式压制的角度分析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对可进入成分的选择。根据我们的考察,“X”和“Y”的构成情况较为复杂,二者均可由语素、词或短语来充当,其中以语素和词居多,且多为单音节形式。从功能类型上来看,“X”可由谓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以及副词充当,“Y”主要由谓词性成分充当。从该构式的常规搭配规律来看,“X”本不能由名词性成分充当,“Y”本不能由非及物性成分充当,然而在压制作用下,名词性成分的“X”临时被赋予谓词特征,非及物性成分的“Y”临时被赋予及物特征,从而能够与构式的整体句法环境相协调,成为合理用法。第三章为语义分析,主要对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内部语义关系和整体语义进行探讨。根据“X”和“Y”的语义承接情况,我们将“X”“Y”的语义关系分为顺承、并列、修饰、转折四种。相较于“X”和“Y”之间的语义关系而言,我们认为“X”“Y”与“之”之间的语义关系更能凸显出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所代表的整体意义。因此,结合构式语法理论对构式义内涵的阐释,根据“X”“Y”与“之”之间的语义关系,我们将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整体语义归结为:“X”和“Y”以多种语义相关联,对“之”产生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关系的内部又产生了分化,一种是“X”“Y”分别对“之”产生影响,但“X”和“Y”之间不产生影响。一种是“X”对“Y之”产生影响,即“X”是“Y”的前提条件或修饰条件,既能对“Y”产生直接影响,也能通过对“Y”的影响间接对“之”产生影响。第四章为语用分析,主要分析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语用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该构式的动因。与现代汉语中的同类表达相比较,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在表达上更简洁,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该构式多以四字格为主,形式对称,韵律和谐,可营造出庄重严肃的风格,可化俗为雅,给人以美感,具有修辞审美功能。“X而Y之”能够在现代汉语中继续发展,离不开使用者的主观语用目的,具体表现为追求简约雅致的表达心理,适应书面语体的风格特征以及吸引听读者的关注。第五章为形成机制分析,主要描写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对古代汉语“X而Y之”的继承和发展情况,同时借鉴类推理论和压制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分析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的形成机制,考察其在现代汉语中的适应性。从目前所搜集到的语料来看,现代汉语“X而Y之”构式对古代汉语“X而Y之”结构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在此过程中,语言的类推机制使“X而Y之”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得以继续发展,构式的压制机制使“X而Y之”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得以融合。最后一部分为结论及余论,主要对本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同时提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