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现代汉语
形名组合
物性结构
物性修饰关系
不对称
摘要:
“单音反义形容词+N”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形名粘合结构,目前学术界对于反义形容词的关注点大多聚焦于构词、语义、句法和语篇等方面的不对称性,关于形名粘合结构中物性角色修饰关系不对称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选取“大/小+N”“真/假+N”“好/坏+N”三对形名粘合结构,结合语料库、词典释义以及百科知识,从物性角色和概念整合的角度探究“大、小”“真、假”“好、坏”三对单音反义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的情况差异,对“大/小+N”“真/假+N”“好/坏+N”分别进行语义识解,尝试说明不同形容词和各类名词之间的物性修饰关系及其差异,以此为解释形名组合的不对称现象提供新思路。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在理论基础部分,介绍本文采用的物性结构描写框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增设对应规约化属性的“规约角色”和描述所指对象的地位、品牌、范围、等级、程度等范畴属性的“范畴角色”,最终得到一个由构成、形式、功用、施成、材料、评价、规约、范畴八种角色组成的名词物性结构描写框架。
第二章考察“大/小+N”的语义建构及其不对称现象。从语义分析及标记模式、形名组配和物性修饰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大、小”作粘合定语时常用作四种量类,即物质性量类、社会性评价量类、特征评价量类和事件评价量类。形名组配方面,“大、小”均更倾向于修饰人造类名词和自然类名词;合成类名词中,抽象度量类名词和事件名词更容易进入“大/小+N”结构。物性修饰关系方面,“大、小”侧重突显名词的形式角色、范畴角色以及评价角色。
第三章考察“真/假+N”的语义建构及其不对称现象。形名组配方面,“真、假”与人造类名词的适配度最高,较少修饰合成类名词;与“真”相比,“假”修饰自然类名词的使用频率相对更高,“假N”为名词所指自然事物增添功用角色和施成角色;另外,基于语言的经济原则,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无标记项“真N”的构词数量反而比有标记项“假N”少。在物性修饰关系方面,“真、假”优先突显名词的功用角色和施成角色,集中趋势明显。
第四章考察“好/坏+N”的语义建构及其不对称现象。形名组配方面,“好、坏”均更倾向于和功用角色明显的人造类名词组合,这种语义组合的倾向性突显了“好”“坏”表示对事物功用评价的语义特征;另外,基于大众心理的乐观原则和语言的礼貌原则,“好N”的使用频率远大于“坏N”。在物性修饰关系方面,“好、坏”修饰名词时突显评价角色的集中趋势十分显著,其次常突显名词的功用角色和形式角色,均无法体现名词的施成、规约和范畴角色。另外,基于心理乐观原则和语言礼貌原则,“坏N”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第五章讨论三对“单音反义形容词+N”物性修饰分布特点的差异。分析三对形名结构物性修饰关系分布的总特点,并且比较三对形名结构之间物性修饰关系的差异。总的来说,单音节形容词语义丰富,可以从不同方面修饰中心语名词的物性角色,更倾向于优先突显名词的评价角色,其次也较常修饰名词的形式角色和功用角色,突显其他物性角色占比较少,需结合实际语境分析。
第六章为结语部分,总结概括研究的结论,并指出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