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受事主语句
分布式形态学
题元角色
轻动词
摘要:
受事主语句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经常使用的语言结构。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受事主语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探讨的课题。虽然关于受事主语句的研究很多,但学界就其基本定义尚未达成共识;受事主语句的句法和词汇生成假说也都存在不足之处。为解决前人研究中的遗留问题,本文从句法和形态接口这一视角,探讨现代汉语中受事主语句的基本特点及其生成机制,以期在分布式形态学的框架下,重新认识现代汉语中的受事主语句。首先,我们考察了典型受事主语句的成分构造。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通常由名词短语、动词、结果性补语和“了”组成,如“饭吃完了”。句中的名词短语主要由无生命的受事名词组成,具有特指性;动词通常是及物的行为动词;结果性补语由形容词组成,可分为表示具体含义的实义词和泛指完成状态的半虚化词;而“了”属于表示实现体的句末体标记。其次,基于对句子成分的探讨,本文采用分布式形态学的理论框架,对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本文发现,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中的动词大多不能受方式状语的限制,也不能用表方式的“怎么”来提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该类句子的主要动词不是实义动词V,而是一个没有语音实现形式的轻动词фBEC。句中的动词V不是在句法层面上生成的,而是通过“形态合并”,在后句法阶段的形态或音系层面引入到句中来表示方式的。故而,本文得出,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的生成主要由句法层面和后句法层面两部分组成。在句法层面,该句子主要由轻动词短语BECP和体标记短语Asp P组成。轻动词短语BECP由名词短语NP,中心语фBEC和结果性补语RP构成;体标记短语Asp P由中心语“了”和补语BECP组成。为满足扩充投射原则,轻动词短语内的名词短语NP移位至句子主语[Spec,TP]处;在后句法层面,为满足句中фBEC和体标记“了”在语音形态上的要求,表示结果的形容词R先通过语音层面的核心词移位到фBEC,以形成R-фBEC,而后动词V在语音层面与R-фBEC进行外部合并,来形成V-R-фBEC;最后,V-R-фBEC通过语音层面的核心词移位到体标记“了”,以形成V-R-фBEC-了。本文发现,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是句法与形态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与传统的句法分析不同,这种分析为受事主语句的生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