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移事件
类型学分析
教学策略
摘要:
位移,即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而变化,位移是人们普遍经验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位移事件的研究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个研究语言和认知的窗口,帮助探索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进而较为系统地解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之间的关系。而关于位移事件表达的研究并不多见,且现代汉语位移事件的类型归属问题在语言学界一直存在争议,Talmy(2000)最先关注到其类型归属问题,认为它是一种附加语框架语言(satellite-framed language),Tai(2003)认为它是一种动词框架语言(verb-framed language),Slobin(2004)则提出将它归属于第三种类型,即同等框架语言(equipollently-framed language)。从现有研究来看,汉语位移事件的类型学归属尚有较大的探究空间,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现代汉语位移事件类型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以位移动词“来”“去”为例,探讨其教学策略,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一些参考和启示。
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总结了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列出了本文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从位移事件的理论背景和相关概念入手,通过研究位移事件框架理论,系统分析位移事件的构成要素,重点研究其核心图式的编码。第三章具体分析现代汉语位移事件的构成要素及编码,即主体、运动、路径和方式概念的编码形式。其中,重点研究路径这个核心图式的编码方式,分析代汉语位移事件的类型特征。第四章以位移动词“来”“去”为例,对位移事件表达进行一个教学案例设计,探讨位移动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最后,从重视并实行过程性分段教学、采用对比教学以及情景展示与句式扩展相结合教学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动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位移动词的教学研究所见不多,如果将现代汉语位移事件类型学的研究与位移动词的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汉语学习者构建更加完善的汉语思维认知框架,也有助于对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