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汉语关系小句
制图理论
最简方案
语段理论
摘要:
近年来由Rizzi(1997)发展而来的制图理论的发展旨在尽可能精细地绘制句法地图,从宏观视角展现句法图景,而汉语关系小句作为汉语中较为特殊的结构,其生成原理长期受到学界的关注,尚未有定论。本研究将基于汉语句末助词的左缘结构,通过句法测试、句法推导的手段,确定汉语关系小句在汉语句法地图中的地位,并从最简方案的视角分析汉语关系小句的生成原理。本研究基于汉语的左缘结构,比较汉语关系小句与主语从句、宾语从句的可嵌入性,研究“的”的句法地位,提出汉语关系小句应当看作一个类型投射Rel P,在左缘结构中占据地位,其位于i Force P与Only P之间,“的”是Rel P的功能中心语,其上有可解读的[Rel]特征,使得句子被识别为关系小句。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讨论了非移动说视角下汉语关系小句的生成存在的缺陷,最终认为汉语关系小句Rel P是由TP与功能中心语“的”合成而来,TP内的复指代词或空语类在TP内基础生成,并根据其所处的句子环境获得相应的格特征。此外,本研究还尝试用语段理论解释汉语关系小句的岛效应,在NP关系化的句子中,中心语“的”上有不可解读的[var]特征,在附加语关系化的句子中,中心语“的”上有不可解读的[t]特征。在没有岛时,这些不可解读特征可以被复指代词或空语类上的对应可解读特征赋值,使得特征删除,语段被传输到语义和语音界面;当岛存在时,由于“语段不可渗透性条件”,最外侧的中心语“的”上的不可解读特征将不能被赋值,导致句子不合法。本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汉语关系小句在汉语句末助词的左缘结构中占据句法位置,且最简方案框架下的语段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岛效应。本研究的意义是从宏观视角确定了汉语关系小句的功能投射地位,从微观视角为汉语关系小句的非移动说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论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