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国际中文学习词典》(初阶)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初等单音节动作动词
释义对比研究
摘要:
汉语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愈来愈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我国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近些年来,我国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数量得到了明显增长,但其编纂工作仍未完全实现从编者中心向用户中心的转变,其主要原因或是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理论和编写实践还有所不足。很多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以内向型语文词典为参照,外向型特征不够突出。而是否能够摆脱传统语文词典的束缚,凸显外向型特征,从而满足用户需求,又是提升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质量的重中之重。《国际中文学习词典》(初阶)(以下简称《学习词典》)是2022年最新出版的一部初阶外向型汉语学词典,也是《国际中文教育水平等级标准》的配套辞书,可作为我国外向型学习词典最新成果的代表。本文将《学习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进行对比,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两部词典中的初等单音节动作动词。从义项设置、释义方式、释义内容、释义用例等四个方面对《学习词典》是否能够区别于传统内向型语文词典并凸显其外向型特征等问题进行考察。期冀能为传统语文词典的修订和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学习词典》和《现汉》义项设置对比研究。本章首先对单音节动作动词概念做出界定,然后从义项数量和义项排列等方面对两部词典中符合定义的49个初等单音节动作动词进行对比。义项数量方面,《学习词典》为这49个初等单音节动作动词共设有109个义项,《现汉》则是设有361个义项。两部词典的义项数量差异主要体现在义项取舍不同、划分粗细不同和功能义收录数量不同等三个方面。义项排序方面,《学习词典》相较于《现汉》,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使用频率为基础,适当兼顾各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基于以上对比,我们发现《学习词典》存在部分词条义项划分较粗和部分常用义项漏收等问题,为此,我们建议《学习词典》或可从“适当区分义项”和“加强与对外汉语教材联系”两方面对部分单音节动作动词义项设置做进一步优化。第二章是《学习词典》和《现汉》释义方式对比研究。两部词典释义方式可分为同义对释式、定义式、说明描写式和综合式等四类。从同义对释式看,虽《现汉》的使用比例要高于《学习词典》,但《学习词典》的释义主要以单一释词模式为主,故而在此类模式下,其释义准确性或有待提高。从定义式看,二者占比都比较小,差异不大。在说明描写式中,两部词典共同之处在于对动作关系对象和动作发生身体部位描写较多,不同之处在于《现汉》对动作行为目的描述较为详细,《学习词典》则侧重突出关系对象被处置后的处所信息。在综合式中,《现汉》主要表现为对一个义项采用两种释义方式,加深使用者对词义的理解。《学习词典》则受义项合并影响,最终呈现出不同释义方式的组合形式。二者不仅在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其背后实质和作用也有所不同。最后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习词典》同义对释式释词义项指向不明和综合式释义方式混乱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第三章是《学习词典》和《现汉》释义内容对比研究。在对释义内容划分的基础上对两部词典释义内容异同进行分析。与《现汉》相比,《学习词典》对关系对象多采取举例说明的方式,更易为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存储和提取,是从用户视角出发的有益尝试。但受制于初阶词典规模,《学习词典》释义用词可选范围受限,部分词语释义准确性较《现汉》还有待提高,《学习词典》或可以通过提高图解释义比例,弥补初阶词典文本释义存在的不足。第四章是对《学习词典》和《现汉》释义用例对比研究。从用例数量、用例类型和用例内容三方面进行对比。用例数量上,《学习词典》远远多于《现汉》,提供了更多的常用搭配和语法信息。用例类型上,《现汉》以短语例为主导,《学习词典》则以句子例为主,提供了更加完整的语境信息。用例内容上,《学习词典》能够与《等级标准》中的语法点相结合,突出了基础性和常用性。最后针对以上对比内容,我们认为《学习词典》在释义用例的简洁性上或可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