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批判教育学
中国西部地区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改革研究
摘要: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以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的英语学习,要求学生要能有效地使用英语口语表达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能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能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鉴赏、批判和反思,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批判教育学是培养学生批判能力的一种教育学理论。为观察批判教育学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促进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批判精神、批判思维和批判能力的培养,研究以西部某省两所普通高中A校和B校为例,利用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 FIAS)、LICC课堂观察量表和伯明翰学派话语分析(IRF)分析对学生批判思维和批判能力的培养。为检验运用批判教育学理论开展口语教学学生成绩的变化情况,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利用计算机英语口语测试系统进行前测和后测,对比两校学生成绩变化。
从iFIAS结果看,A校教师的语言比率为55.41%,高于B校的53.37%。A校学生的无效语言比率为2.9%,而B校为3.215%,无效语言比率更低。A校教师共提问478次,B校409次,A校教师提问次数更多。A校教师的间接影响次数为977次,B校为787次,说明A校教师更倾向于对学生的间接影响。根据LICC分析,A校教师理解、应用、综合、分析、评价类问题61次,明显多于B校的27次,教师能够提出让学生批判性思考的问题,学生能够批判地提出问题,学生为解决问题开展讨论和社会实践,使批判能力得到锻炼和养成。从IRF分析看,四位教师的课任由教师“灌输”的现象教少,A校教师提问虽多于B校,但未见太多批判性话轮结构,也缺少批判性的提问。从四个班的配对样本检验结果看,A1班学生前后测总成绩均分相伴概率为p=0.000<0.05,A2班p=0.000<0.05,说明A校两个班学生前后测总成绩均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而B1班p=0.053>0.05,B2班p=0.231>0.05,说明B校两个班学生前后测均分总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由于实验时间较短,变量控制和观察工具不完善等,实验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
研究证实了批判教育学是一种可以促进师生批判思考的教学理论,对提高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效果,实现《课标2017》提出的培养学生批判精神、批判能力有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