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产出导向法
被动语态教学
输入假设
输出假设
摘要: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被动语态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被动语态的语法结构,忽略了在真实场景中的使用,造成了“学用分离”的现象。“产出导向法”理论主张“学用一体”,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学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被动语态的结构,但是上高中以后,被动语态多出现在复合句和复杂句中,学生对于被动语态的判断和使用仍然停留在简单句阶段。因此,基于“产出导向法”相关理论的指导,本研究将产出导向法与高中英语必修一(北师大2019版)中第三单元的被动语态教学内容相结合,来探究“产出导向法”对高中被动语态教学的影响。此研究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1)“产出导向法”对高中生被动语态的学习效果有何影响?(2)运用“产出导向法”教学后,学生对学习语法的态度有何变化?本研究采用了测试卷及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实验为期十周。被试是来自于甘肃省陇南市某中学的高一二班和高一三班的80名学生。高一二班(4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采用“产出导向法”进行被动语态授课。高一三班(40名学生)作为控制班,采用传统教学法(3P教学法)进行授课。实验结果使用SPSS 25.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学习效果明显优于控制班,说明相较于传统教学法,“产出导向法”教学对学生被动语态的学习更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发现,使用“产出导向法”授课提高了学生对语法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积极自信,大部分学生认可产出导向法教学。此外,根据实验结果获得以下启示:第一,教师必须在语法课堂中合理设计驱动任务,才能激发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要在促成环节充分发挥脚手架的作用,提供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产出任务,以激发学生的潜能。第三,评价环节中,师生合作,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使语法教学课堂得以升华。第四,教师应当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使产出导向法在实际语法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