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输入强化
非谓语动词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摘要:
语法对二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非谓语动词是高中学生语法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部分。在传统语法教学模式下,尽管老师和学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不理想。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必须做出改变,改进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融合新的教学理论,探索出一种适应课改的高效的新型语法教学模式。Krashen(1985)指出语言学习者需要接受足量适当超出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也就是i+1,才能进行语言习得。输入强化是由Sharwood Smith(1981)提出,在此基础上,Wynne Wong(2005)结合实践提出四种输入强化方法,分别为输入流、篇章强化、结构化输入和语法意识提升任务。这种新的二语习得理论为我们的语法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教学模型。为探索出一种新的适用课改的高效语法教学,笔者以输入强化理论为指导,对非谓语动词进行输入强化教学实验。在所执教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中学两个平行班中,笔者进行了为期28天的实验研究。本次实验主要由实验前调查问卷和实验后访谈,学生非谓语动词的前测和后测组成。前调查问卷主要为了了解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认知、学习方法、学习难点和传统非谓语动词教学效果。实验后的访谈是为了了解输入强化的非谓语动词教学效果和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及要改进的地方。为了验证实验效果,笔者使用对前测和后测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表格展示数据结果。在对SPSS19数据和学生问卷和访谈结果分析后,可对本次实验做如下结论:1.输入强化理论指导下的非谓语动词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认知和使用有了明显提高。2.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和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3.笔者对输入强化技术的使用和分析后,发现输入流和篇章强化适合学生对于目标形式的接受和认知,而结构化输入和语法意识提升任务这两种强化技术则更适合学生对于目标形式习得后的监察和修正。笔者进行的输入强化非谓语动词教学实验对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输入强化理论指导下,结合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改革我们当前的语法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在本次实验中,由于不能排除所有客观因素的干扰,加之笔者本身能力有限,本次非谓语动词强化教学实验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笔者希望本次实验可以为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种适用新课改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