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运动训练管理
问题
影响因素
摘要:
我国高校于1986年开始纷纷招收优秀的学生运动员,组建各自的高水平运动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自组建以来,不断完善训练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积累了丰富训练经验,取得了优异比赛成绩,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沈阳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作为全国体育运动队发展的一个缩影,具有典型性的特征。本研究对沈阳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完善对策,这为沈阳及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优化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深入分析沈阳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现状及问题,系统阐释其训练管理影响因素,结合影响因素针对问题提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的对策。研究主要结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沈阳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现状:(1)目前各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较合理,管理组织体系较完善;教练员基本情况与执教经历基本满足目前运动队的需求,运动员来源渠道多元化,整体竞技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性。(2)训练过程有较严格的训练计划、训练时间与次数,采用在校全年训练的方式,但参赛次数较少。(3)运动队针对运动员制定了相关的奖惩措施,而教练员的奖惩制度仍然空白;运动训练经费来源与支出两者不匹配;高校具有优势资源,训练场馆设施基本满足需要。(4)医务监督手段有待完善,训练管理效果主要依靠取得成绩来评定。2.目前沈阳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问题:(1)运动队训练管理目标定位与运动员目标存在冲突。(2)参与训练人员层次水平不高。(3)运动员自身学训矛盾依然突出。(4)运动队训练管理保障条件不完善。(5)训练管理的监督评价反馈不合理。3.沈阳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影响因素:(1)从教练员的角度讲,包括目标导向因素、制度保障因素、主体人员因素。(2)从运动员的角度讲,包括条件保障因素、目标态度因素、沟通反馈因素、知识技能因素。4.针对训练管理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1)完善供给制度,健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保障体系。(2)调整目标定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3)发挥高校优势资源,构建合理信息反馈评价体系。(4)激励全员参与训练管理,有效缓解“学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