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运动控制训练
距下关节
髌股关节
Q角
运动训练
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
摘要:
目的:通过距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方案制定,探讨其对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作用。方法: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43例,随机分入实验组22例,对照组21例。所有患者接受每周3次,每次10min,持续3个月的常规股四头肌训练。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增加综合性距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每次30min;对照组增加同等频次和强度的居家股四头肌训练。分别于入组时、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使用Lysholm功能评分对患者功能进行评价,并同时测量髌骨向内和向外被动活动度以及患侧下肢Q角。结果:(1)Lysholm评分显示,治疗一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各自刚入组时基线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不稳定、肿胀和爬楼梯四项,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各自刚入组时基线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各自治疗一个月后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不稳定、和肿胀三项,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三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各自刚入组时基线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各自治疗一个月后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各自治疗两个月后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不稳定、爬楼梯和下蹲四项,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髌骨向外被动活动度,治疗三个月,实验组和治疗组,组内和组间各个访视节点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向内被动活动度,治疗两个月后,实验组和入组时基线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入组时基线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三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各自刚入组时基线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各自治疗2个月时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Q角,治疗三个月,实验组和治疗组,组内和组间各个访视节点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距下关节运动控制训练能有效的改善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