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绳带疗法
膝外翻儿童
足底压力测试
步行功能
摘要:
目的
观察绳带疗法结合运动训练对膝外翻儿童步行功能及足底压力的影响。
方法
本课题收集诊断为膝外翻的儿童66例,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绳带疗法。运动训练每次40分钟,绳带疗法在运动训练结束后进行,每次维持时间4小时,两组治疗均隔日1次,3次/周,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以常态踝间距为主要观察指标,以膝外翻角、6分钟步行距离、生理消耗指数为次要观察指标,以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测量的足底各分区峰值压力、力度百分比、接触面积、接触面积百分比等参数为探索性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儿进行评估,并在治疗1个疗程后以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收集数据,采用SPSS2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
1.基线比较: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情程度、常态踝间距、膝外翻角、6分钟步行距离、生理消耗指数、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测量的足底各分区峰值压力、力度百分比、接触面积、接触面积百分比等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7%,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常态踝间距和膝外翻角:组内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常态踝间距和膝外翻角均较前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观察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6分钟步行距离和生理消耗指数: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前增加,生理消耗指数均较前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观察组的6分钟步行距离的增加程度、生理消耗指数的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足底压力测试:两组患者治疗后,足底各分区峰值压力、力度百分比、接触面积、接触面积百分比均较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运动训练、绳带疗法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膝外翻儿童,均能改善患儿常态踝间距、膝外翻角,且绳带疗法结合运动训练的改善效果更优。
2.运动训练、绳带疗法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膝外翻儿童,均能改善患儿6分钟步行距离、生理消耗指数,且绳带疗法结合运动训练的改善效果更优。
3.运动训练、绳带疗法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膝外翻儿童,均能改善患儿足底各个分区的接触面积及压力分布情况,调节足跟内外侧压力均衡,减轻中足接触面积,使膝外翻儿童足向健康儿童足方向发展,且绳带疗法结合运动训练的改善效果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