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螺旋线行波管
软件开发
数据处理
行波管快速设计
摘要:
行波管(TWT)具有宽频带和高增益的特性,在雷达探测、卫星通信等军事与民用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年来,随着行波管向更高功率方向发展,螺旋线行波管的设计越来越精细,为了避免振荡和提高效率,需要同时使用周期渐变结合诸如螺旋线半径渐变等结构渐变的设计方式。这样的设计需要使用大量色散数据,团队现有大信号软件ORION需要手动导入色散数据和准备其他的输入文件,无法满足精细和快速设计的需要。为了能够快速和精准设计大功率行波管,本论文首先对已有软件进行了升级开发,并利用升级开发的软件设计了一支大功率螺旋线行波管。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团队已有大信号软件的性能评估。当前团队使用的大信号软件ORION作为功能单一的行波管计算软件,存在三大瓶颈:数据输入需特定格式文件,操作繁琐;单次仅支持6个频点计算,效率不足;结果展示形式单一。在高频数据复杂化与行波管快速设计需求激增的背景下,该软件在各方面都已无法满足复杂结构的行波管的快速设计。
(2)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和开发。为解决团队现有行波管大信号软件ORION不利于快速设计的问题,开展了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与开发。针对ORION的缺点提出了工程化数据管理、参数化与自动化计算等五大目标,构建了包含数据管理、计算流程、功能模块的总体架构,细化了工程数据与配置数据定义、六大计算步骤及四大功能模块。通过10个功能类实现了模块功能,明确了类间协作关系。
(3)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开发。为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实现数据的直观可视化展示,基于Qt平台开发了主-子界面分层架构图形界面,同时考虑了界面使用导向性,以增强软件的易用性和交互性。主界面含工程管理与数据页面,分别处理工程操作及数据展示;子界面实现参数设置、任务配置与结果筛选。该设计增强了软件易用性和交互性,提升了用户操作便利性,助力行波管快速设计。
(4)高频数据及集中衰减数据预处理。为了减少用户输入的高频数据量,考虑采用插值算法提升设计效率和数据精度。对比等距插值与相速变化程度插值,后者在固定插值点数下计算结果更接近CST仿真;同时对集中衰减数据进行插值处理,显著提高了数据输入效率与准确性。
(5)大功率宽带K波段(17.7 GHz-21.2 GHz)螺旋线行波管的设计与仿真验证。首先确定了输出功率>2000 W等设计指标,并基于T形夹持杆结构完成均匀管预设计;之后针对均匀结构缺陷,引入结构跳渐变设计,通过调整螺距与内半径参数并利用CST宏程序和大信号软件实现全链路优化;最终优化后的行波管在主要频段输出功率超2500 W、增益超31 d B,电子效率最高达24%,CST仿真验证了方案可靠性。在计算效率方面,升级开发的大信号软件计算效率较ORION提升约4倍,且耗时远小于CST,显著缩短设计周期。
综上,本文对团队现有大信号软件进行了升级,并为其开发了图形用户界面,基于该软件,设计并优化了大功率K波段带宽18%的螺旋线行波管,设计结果得到了CST的仿真验证,同时验证了本文升级开发预处理算法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