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是费孝通先生诞辰115周年、逝世20周年。作为一代社会科学大家,费孝通不仅学术贡献巨大,其学术主张也深刻影响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期笔谈文章,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的4位教授,从不同角度,特别是从法律和社会科学的视角进行讨论。苏力教授指出,经典(经验)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超越时空,超越具体现象的理解。不仅如此,费孝通的研究也是跨越学科、有效解说和回应中国的,特别是晚年倡导的“文化自觉”,其实就是“文化自信”。赵旭东教授指出,要在社会与文化的领域之中不断拓展法律边界的理解。法律的本体论意义不是在某位研究者的案头,而是要在一个一个具体活泼的人的生活之中展开。朱晓阳教授指出,费孝通生前提出拓展社会学的传统边界,进一步扩展的还有社会科学的思维形式。他用文学家的禀赋和社会学家的洞见与想象,实践着与维特根斯坦“纵观呈现/一目了然”相似的进路。谭同学教授指出,重温费孝通研究的意义,就是学习其将学术“志”向扎根中国大地,用知识回馈大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是这样的知识自主。需要说明的是,前3篇笔谈,也是几位教授为侯猛教授所编《文化、法律与社会:费孝通读本》(即将出版)写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