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广西
体育教育
田径
必修课程
改革
教学
对策
摘要:
新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已经于2003年6月由教育部颁发,要求2004年9月起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实施,这标志着新一轮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这是在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经济,信息化为社会特征的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政治、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全面而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在“三个面向”思想的指导下,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具有扎实基础、宽口径、高素质、能力强、适应广,具有创新精神的体育教育人才而制定出来的。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坚持“健康第一”成为了本次体育教育改革的首要指导思想。此次教学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专业对口教育的片面做法,强调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将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加强“通识”教育,合理调整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之间的比重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通识教育与专门教育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统一。课程设置朝着主干课程“领域化”、必修课程“学科化”、限选课程“小型化”。各高校自主设置课程体系的空间越来越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田径必修课程作为六类主干课程之一,在这轮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新课程方案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知识发展与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强调了田径项目的健身价值、心理与社会培养价值。从选编内容上看具有鲜明的特点:紧密结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标准》中内容与目标要求;更为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更为注重学生良好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以及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内容体系进一步拓展,将以往的田径理论与技术进一步发展为运动项目、健身项目、实用技能三大板块,增加了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程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极大地拓展了田径课程战略发展的空间。田径课程的学习评价方法、手段也朝着更深入、更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对广西本科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调查分析表明,广西本科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必修课程教学大纲许多内容设置已经相对滞后于新教学大纲要求,亟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对学生调查数据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田径主要技术项目掌握难度顺序为(按难度由高至低分成四大类):投类(铁饼、标枪、铅球),(跨)跳类(跨栏、跳高、跳远)、长跑类、短跑类。对学生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田径运动技能形成的因子按重要性排序为:主导教学因子、客观教学条件因子、体质因子、兴趣因子;有相当部分学生对自己裁判能力缺乏信心;学生普遍对自身的田径科研水平评价较低;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对教师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田径教师应具备能力的三大因子为:基本教学技能因子、科研创新因子、组织管理因子;田径教师对学生在训练实践当中的表现并不十分满意;田径必修课程教学过程偏重技术与教学方法的传授,较少涉及田径健身指导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技术传授轻健身、文化价值观念培养的偏向;
本研究通对广西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教学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合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与田径普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广西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