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齿轮
点蚀
状态监测
神经网络
多信息融合
摘要:
齿轮是机械装备的核心基础部件,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机械装备的服役性能和可靠性。齿轮长期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点蚀是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之一,因此,实现对齿轮的点蚀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结合某些应用场景传感器安装位置受限等限制条件,研究基于箱体振动信号的齿轮点蚀监测方法,综合运用特征融合、机器学习等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多测点信息融合的轮齿点蚀识别模型,并依托自制的齿轮试验台,实现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齿轮点蚀状态识别。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是:1、监测传感器布局优化。结合自有的齿轮试验台结构,采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了齿轮箱的三维建模,并基于ANSYS软件完成了齿轮箱的静强度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齿轮箱运转时,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的最大位置均出现在主动轴位置附近,此位置处的振动最为剧烈,为优化监测传感器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该齿轮箱在试验既定的转速下不会发生共振。2、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依托自有的齿轮试验台,采集了正常、单齿单点蚀和单齿双点蚀三种状态下的箱体振动信号,并研究了振动信号的多域分析方法。首先,对比分析了软阈值法、硬阈值法和固定阈值法三种降噪方法,并结合试验采集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确定了采用固定阈值法对箱体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其次,对振动信号进行了多域分析。在时域分析方面,通过对比均值、均方根值等8个有量纲时域特征,以及偏度指标、波形指标等4个无量纲时域特征的分类识别效果,确定了选取峰峰值、峭度、方根幅值和裕度指标这四个指标作为后续齿轮点蚀状态识别的融合特征;在频域分析方面,通过对降噪后的振动信号进行FFT频谱分析,分析了试验齿轮啮合频率及倍频处的变化,进一步明确了基于振动信号可以区分齿轮不同的点蚀状态;在时频域分析方面,基于db5小波基函数进行了三层、六层小波包分解,对比分析了其能量比图,确定了对齿轮状态具有较好区分度的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EEMD分解,并采用相关系数法筛选出相关性较高的三个IMF能量熵特征作为模式识别的输入。3、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齿轮点蚀状态识别。研究了数据层、特征层、决策层的信息融合方法,并结合所采集的齿轮箱振动信号,实现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齿轮点蚀状态识别。结果表明:在数据层融合中,通过对筛选出的峰峰值、峭度、方根幅值和裕度指标采用相关函数加权法融合后,基于BP神经网络可实现对三种齿轮点蚀状态的分类识别,准确率达97.2%;在特征层融合中,通过相关系数法筛选出相关性较高的三个IMF能量熵特征,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也可实现对三种齿轮点蚀状态的分类识别,准确率达98.6%以上;在决策层融合中,基于单一传感器信息独立进行模式识别后,再采用D-S证据理论进行融合决策,同样可实现对三种齿轮点蚀状态的分类识别,准确率可以由基于单一传感器识别的93%左右提升至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