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速列车
故障诊断
机电耦合
牵引电机
定子电流
斜齿轮
齿根裂纹
摘要:
齿轮作为高速列车机械传动系统的核心零件,其结构健康状态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因此,我国现行高速列车均已列装监测齿轮结构状态的在线检测系统。然而,目前基于温度信号和振动信号的列车齿轮状态在线检测系统尚存在虚警现象,影响列车正常运营。针对这一工程实际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牵引电机定子电流信号分析(Motor Current Signature Analysis,MCSA)的方法对高速列车齿轮结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旨在补充现有温振型列车齿轮检测系统,降低在线诊断的假阳率。当下,我国高速列车牵引电机均采用三相鼠笼型感应电机。感应电机转子负载端的机械结构和动力学特性会以气隙磁场为媒介映射到牵引电机定子电流中,因此,可以基于MCSA实现对“感应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进行故障诊断。由于牵引电机定子电流是感应电机工作状态具有的属性,因此,基于MCSA的健康状态监测方法是一种无需额外安装传感器的状态监测方法,能克服基于温度和振动信号实时监测时加装传感器数量多、安装不便、数据传输困难等问题;另外,牵引电机定子电流信号不受传递路径影响,具有对测点位置不敏感的优点。
本研究建立高速列车驱动系统的机电磁耦合模型,研究高速列车齿轮健康状态与牵引电机定子电流信号之间的机电耦合定量关系,旨在从理论角度分析和讨论基于MCSA的高速列车齿轮裂纹故障诊断的相关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建立高速列车驱动装置的机电耦合分析模型。假设牵引电机磁场为无损耗的储能系统,考虑电机机组欧姆热耗,基于电路基尔霍夫定律和电磁麦克斯韦-安培定律,用四个电磁微分方程组描述了驱动装置电磁耦合关系;考虑牵引电机定子沉浮运动、牵引电机转子扭转运动、主动齿轮扭转运动、主动齿轮的沉浮运动、从动齿轮扭转运动、从动齿轮沉浮运动、轮对的沉浮运动以及驱动装置整体的前进运动,将高速列车驱动装置的机械部分简化为8自由度的“沉浮-扭转”振动分析模型。并基于电机台架试验和齿轮台架试验分别验证电气部分和机械部分的模型正确性。
(2)研究高速列车斜齿圆柱齿轮在健康工况下和齿根裂纹工况下动态啮合刚度的解析算法。为了定量描述高速列车主动齿轮在含有齿根裂纹工况下的动力学行为随啮合角位移的变化规律,将处于啮合状态的齿轮整体分割为啮合接触局部、齿轮齿体以及齿轮基体三个弹性体,分别借助赫兹接触理论模型、悬臂梁理论模型和Muskhelishvili弹性圆环理论模型分析其应变特性;最后,推导出齿轮分别在不含和含有齿根裂纹故障时的综合啮合刚度的解析表达。
(3)仿真分析齿轮健康工况下不同外部激扰对高速列车牵引电机定子电流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首先,以含有6n±1阶谐波振荡的三相电压给牵引电机供电,研究谐波电压对牵引电机定子电流频域特性的影响;接着,将基于Davis形式经验拟合的某型高速列车动态运行阻力加载在轮对轴心上,研究列车运行阻力对牵引电机定子电流频域特征的影响;然后,以基于数值模拟的轨道高低不平顺激励列车轮对,研究轨道不平顺对牵引电机定子电流频域特性的影响;再者,将车轮多边形化不圆以车轮半径随角位移变化的形式加载在模型中,研究车轮不圆度对牵引电机定子电流频域响应的影响;最后,基于赫兹接触模型获得的轴承时变支承刚度,研究轴承垂向动态支承特性对牵引定子电流频域特性的影响。
(4)分析齿轮齿根裂纹故障工况下高速列车牵引电机定子电流的动态响应特性以及基于该机电耦合特性进行齿轮裂纹故障诊断的相关问题。首先,仿真分析不同齿根裂纹形态对牵引电机定子电流信号中齿轮故障相关频率分量幅值的影响规律;然后,研究不同轨道高低不平顺激励下,基于MCSA的高速列车齿轮裂纹故障诊断的信噪比分布;接着,对比分析齿轮裂纹故障相关分量在牵引电机定子电流、齿轮垂向振动加速度、齿轮瞬态角速度三种监测信号频谱中的辨识度,最后,研究了齿轮裂纹故障相关分量的提取算法。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建模仿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上述四个内容的研究,得到了以下三个基本结论:
(1)齿轮健康工况下,考虑我国当下无砟轨道高低不平顺激扰,设置列车以300km/h匀速运行在的长直轨道上,基于本文建立的高速列车驱动装置机电耦合模型仿真获得的定子电流中:电机供电基波频率(fe)分量的电流幅值数量级约为102A,齿轮传动啮合相关频率(fm)分量的幅值数量级约为10-4A数量级。说明齿轮啮合相关的动力学信息可以反应在牵引电机电信号上,但牵引电机定子电流信号中齿轮啮合相关分量是微弱信号。
(2)齿轮故障(q=8,αc=90°)工况下,设置列车以300km/h匀速运行在的长直轨道上,分别不考虑轨道高低不平顺、考虑我国当下无砟轨道轨道不平顺、考虑我国早期既有高速干线轨道不平顺激励时,基于本文建立的高速列车驱动装置机电耦合模型仿真获得的定子电流中:齿轮故障相关频率(fg)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