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超高强度
屈服强度
残余奥氏体
碳化物
旋转弯曲疲劳
夹杂物尺寸
摘要:
随着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发动机推重比不断提高(15-20级),对轴承材料的强度和服役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Cr型Cr-Mo-V系轴承钢(CSS-42L为代表的第三代轴承钢)具有高强耐热和高表面硬度性能,在未来航空轴承钢的应用极具竞争优势,然而目前国内对该类型钢种的系统研究较少,尤其在合金元素Cr、Ni等对该类型钢种强韧性能影响规律及机理研究。本论文基于高Cr型Cr-Mo-V系轴承钢,研究合金成分Cr、Ni含量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SEM、TEM、XRD等手段,对微观组织进行表征;利用拉伸、硬度、冲击等性能试验,研究Cr、Ni含量(13.5%Cr、10%Cr/2%Ni、8%Cr、4%Ni)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500℃保温时间对优化Cr、Ni含量后试验钢的性能影响。研究了4%Ni含量试验钢旋转弯曲疲劳性能,揭示其裂纹萌生及扩展机理。不同Cr含量对试验钢强度及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铬含量降低,试验钢的强度升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约113 MPa和344 MPa;经不同温度固溶处理,13.5Cr试验钢的屈服强度连续降低较为明显,10Cr试验钢和8Cr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变化较小;微观组织观察发现,铬含量降低,组织中的碳化物含量增多,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10Cr钢和8Cr钢残余奥氏体含量仅为1.34%、0.3%,残余奥氏体减少和碳化物增多使钢的强度升高。不同Ni含量对试验钢强度及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镍含量的增加,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明显降低;通过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含4Ni钢的屈服强度呈降低趋势变化,从1040℃固溶处理时的1670 MPa降低至1080℃的1459 MPa;观察微观组织发现,4Ni钢中析出相含量比2Ni钢(同10Cr钢)中析出相含量高;残余奥氏体含量随着N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导致屈服强度降低主要原因;Ni含量增加钢的韧性增加。在500℃进行不同时间保温处理,测试性能结果表明:保温时间延长,13.5Cr钢和4Ni钢的抗拉强度略有升高,冲击吸收能量随着保温时间增加变化较为敏感,13.5Cr钢在时效2 h时至48 h减低了50.4%,4Ni钢在时效2 h至时效48 h降低了33.8%。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可以明显的观察到纳米级析出相,保温至48 h时,试验钢中的析出相团簇现象明显形成,尺寸已经长大至约为26.36 nm,团簇可以有效的钉扎位错,从而使得钢的强度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大量晶界和晶内的析出相沉淀,促进了解理断裂,导致冲击吸收能量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Ni钢的室温旋转弯曲疲劳极限强度为1020 MPa。通过对断口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对表面缺陷敏感,表面起裂占60%;特别是在1120~1200 MPa应力下,主要以表面起裂为主。夹杂物的尺寸及位置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较大,应尽可能的减少数量及尺寸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