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齿轮箱
振动噪声
轴系柔性效应
转子效应
低噪声设计
摘要:
低振动与低噪声品质是现代装备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特征。齿轮传动装置作为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床、风电、化工等领域,其振动特性和噪声水平直接影响机械装备的运行品质和服役性能,进一步关系到机械装备的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齿轮系统工作状态极为复杂,由于受到多种来源激励的作用产生振动噪声,严重影响装备的使役性能。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如何准确预测齿轮箱的振动噪声,探明影响齿轮箱振动噪声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对传统的齿轮箱振动噪声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考虑轴系柔性效应的齿轮箱振动噪声分析方法,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基于该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轴系构形参数对齿轮箱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提出了适用于中高速下考虑转子效应的齿轮箱振动噪声分析方法,探明了连续工况下不同激励因素对齿轮箱振动噪声的作用规律;提出了考虑系统构形-箱体的齿轮箱整体低噪声优化设计方法,运用该方法对二级齿轮箱进行了低噪声优化设计,实现了辐射噪声的有效控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为了能获取更为准确的轴承响应以预测齿轮箱的振动噪声,采用广义有限元法建立了通用的齿轮传动系统模块化动力学模型。在系统激励方面,采用改进的能量法对齿轮啮合刚度进行了精细化计算,该方法综合考虑了齿根圆与基圆不重合、轮体弹性、齿间结构耦合的影响。以二级平行轴齿轮传动系统为对象,研究了齿轮传动系统的固有特性,发现齿轮传动系统振型不仅包括齿轮副的扭转振动与平移振动,还存在传动轴的横向弯曲振动形式。开展了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响应试验,将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2)提出了通过齿轮系统模块化动力学模型计算轴承动载荷,并以该载荷为激励,采用有限元结合声学边界元法计算齿轮箱振动噪声的方法。以二级齿轮箱为对象,阐述了齿轮箱振动噪声分析方法的实现流程与途径。探究了轴系柔性效应和工况参数对轴承动载荷和齿轮箱辐射噪声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轴系柔性效应后系统新增了轴系弯曲振动模式,导致系统振动能量增加,箱体主要共振模式发生改变。开展了齿轮箱辐射噪声试验,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3)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传动轴刚度、齿轮安装位置与轴位角等轴系构形参数对齿轮箱振动传递特性与辐射噪声水平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着传动轴刚度的递增,轴承动载荷波动幅值呈缓慢上升趋势,由于箱体的主要共振模式发生改变,齿轮箱场点噪声分布也发生变化;齿轮副安装位置变化不会改变轴承动载荷的激励频率成分,但会使激励频率成分幅值发生变化,齿轮箱各场点噪声分布情况不变;轴位角的改变影响了轴承动载荷分配情况与对应的箱体结构尺寸,随着轴位角的增加齿轮箱场点噪声分布表现为顶部场点噪声增加,两侧场点噪声逐渐降低趋势。以上研究结果为齿轮箱的低噪声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4)为了提高齿轮箱振动噪声分析方法在中高速下的计算精度,推导了由初始弯曲、进动、齿轮几何偏心产生的附加不平衡力,将其参与到齿轮系统模块化动力学模型中,形成了考虑转子效应的齿轮箱振动噪声分析方法。探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进动效应与齿轮几何偏心对齿轮箱振动噪声的作用规律。研究表明:当转速大于3000 r/min时,振动噪声分析模型中需要计入进动效应的影响;随着转速的升高,进动效应引起系统动载荷与箱体辐射噪声增加,同时出现峰值转速增加与共振区偏移现象;齿轮几何偏心引起系统振动与辐射噪声增加且出现边频调制现象。
(5)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系统构形-箱体的齿轮箱整体低噪声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齿轮基本参数和轴系构形参数为设计变量,通过Kriging代理模型技术建立了系统的振动-噪声-质量多目标联合优化数学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得到了最优设计参数,从而减小齿轮箱内部动态激励来初步降低齿轮箱的振动噪声。在此基础上,依据声学贡献量分析确定了箱体优化设计区域,建立了基于可变肋板模型的噪声响应优化数学模型,通过遗传算法获得了满足质量要求且辐射噪声最小的肋板布局参数,对箱体进行结构设计以进一步降低齿轮箱的辐射噪声。运用该方法对二级齿轮箱进行了整体低噪声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整体低噪声优化设计后,整个声场的辐射噪声均有所降低,顶部场点上的有效声压级降低了13.15dB,各场点优化噪声比例均在10%以上,设计方法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