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传动齿轮
相关性分析
失效共存
竞争失效
可靠性分析
摘要:
传动齿轮在现代工业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运行的稳定性和高可靠性是保障设备性能的关键。然而,由于服役环境的复杂性与随机性,以及齿轮传动自身的特性,齿轮的失效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性能退化、随机冲击以及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因此,深入研究传动齿轮可靠性模型中多相关性时变耦合作用的影响,揭示退化失效与突发失效之间的竞争失效规律,对于提升传动齿轮的可靠性分析精度与优化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相关系数和Copula函数,量化随机变量相关性及失效行为相关性对传动齿轮可靠性的影响。利用Gamma随机过程表征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退化趋势,然后基于强度准则分别针对两类失效行为构建其结构功能函数,利用相关系数表征功能函数中随机变量的相关性。通过Taylor级数展开得到功能函数的四阶矩,并基于最大熵原理推导功能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构建边缘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Copula函数构建联合分布模型,从而建立考虑随机变量相关性和失效行为相关性的可靠度模型。
(2)综合考虑应力-强度的交互作用、失效行为的多模式特征以及部件间的相关性,利用时变混合Copula函数,研究传动齿轮多相关性的时变耦合特性。引入强度退化以及应力-强度相关性的时变特征,基于时变Copula函数构建可靠度模型,计算单一失效模式下的时变可靠度。进一步构建时变混合Copula函数模型,量化多种失效模式及多部件间的时变相关特征,分析多相关性时变耦合特性对传动齿轮可靠度的影响。此外,提出一种变异自适应麻雀搜索算法,提高时变混合Copula函数中未知参数求解的效率和准确性。该研究将多相关性时变耦合特征纳入可靠度的求解过程中,揭示了相关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提高可靠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构建齿廓磨损与齿根裂纹两种失效模式共存作用下的分析模型,研究传动齿轮动态特性并量化其内部冲击。基于势能法计算正常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并分析齿根裂纹、齿廓磨损以及失效共存效应的影响。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传动齿轮动力学模型,并通过Runge-Kutta法求解其振动位移响应。结合时域、频域、相位图以及庞加莱界面图,评估裂纹、磨损以及共存效应对齿轮动态特性的影响。通过试验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与适用性,并提取不同特征值,分析各失效情况对传动齿轮内部冲击的影响。该研究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和试验数据为传动齿轮相关竞争失效模型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4)提出一种考虑内/外冲击影响的相关竞争失效可靠性分析方法,旨在揭示传动齿轮相关竞争失效的时变规律及其对可靠性的影响。通过融合极值冲击模型和累积冲击模型,构建极值-累积冲击模型,用以定量评估内/外冲击过程及其相关特征对可靠性以及退化过程的影响。基于不发生软失效和不发生硬失效的概率模型,建立传动齿轮相关竞争失效可靠度模型。在单一软失效临界阈值下进行可靠性分析,探讨硬失效与软失效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而推导多个失效阶段下的可靠性分析模型。最终通过模型验证,评估了齿轮在相关竞争失效条件下的时变动态可靠性。该研究系统量化了内/外部冲击对相关竞争失效可靠性的影响,全面评估了冲击与退化过程的竞争关系,为传动齿轮的竞争失效建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