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动物病人
内科学
临床基础技能
问卷调查
摘要:
目的探讨“动物病人”在内科学临床基础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已完成诊断学临床基础技能培训并进入临床实践的46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新西兰兔构建“动物病人”,每4名医学生为一组,分为12组,每组1名“动物病人”,采用互动式病例讨论等方式完成病例介绍,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并开展后续“动物病人”培训。采用问卷调查医学生对临床基础技能实践机会评价、医学生对“动物病人”培训必要性的评价。结果医学生对内科学临床操作技能培训满意占比37.0%、基本满意占比34.7%、不满意占比28.3%、非常不满意占比0.00%;影响内科学临床操作技能培训效果的主要原因自身专业不足占比10.9%、带教教师水平不足占比6.5%、带教师资不重视占比15.2%、临床实践机会不足占比56.5%、其他占比10.9%。医学生普遍对临床基础技能实践机会不足或严重不足,其中腹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腰椎穿刺、动脉穿刺取血及导尿术实践机会不足、严重不足的比例均>55%。医学生对“动物病人”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为95.6%、对教师满意度为95.7%;针对是否有必要在临床实际操作前采用“动物病人”培训,在腹腔穿刺术、血糖检测、动脉取血和导尿术四项技能中,选择有必要占比分别为91.3%、78.3%、93.5%和82.6%;全部医学生均表示能从“动物病人”临床技能培训中获益。在最大获益方面,41.3%选择有助于发现操作中的问题,39.1%选择有助于熟练操作,其他人员依次选择有助于培训临床思维和树立操作信心。培训设施不完善和学生参与程度不足是医学生认为本次培训的主要不足之处。结论“动物病人”培训作为现有技能培训与真实临床实践的桥梁,为医学生提供分层递进式技能操作培训,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实际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推动内科学临床基础技能教学改革,具有研究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