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电信诈骗
网络犯罪
协同治理
整体治理
摘要: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金融业、通信业都迎来了快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方便了百姓生活;另一方面也为网络犯罪和电信诈骗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对我国金融秩序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电信网络诈骗相较传统诈骗,犯罪结构也因网络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强、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促使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投向网络犯罪。利用互联网从事犯罪的群体数量急剧增加,侵财犯罪场所由线下向网上转移,犯罪手段由接触式的“偷”向非接触式的“骗”转变,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一些传统犯罪的空间。网络犯罪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侵害,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而相关职能部门在打击防范方面普遍方法不多、成效不好,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急需要解决的公共安全问题。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体系并依托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专业反诈骗队伍,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也与相关的行业部门达成整体共识。一旦发现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相关部门就会对诈骗电话、短信进行拦截,对诈骗网站进行快速封堵,第一时间内部冻结诈骗犯罪相关的资金。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对诈骗行为进行了狙击,有效阻断了诈骗犯罪行为的进一步发展,极大提升了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效率。但由于各治理主体间受利益驱使,打击治理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合力还未形成。部分顶层设计未出台,根源性治理不到位,治理和监管难以发挥最大作用,导致全国电诈案件依然高发,打防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基于网络犯罪的无差别攻击性,结合本人在山西省忻州市反诈中心工作经历及有关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详实数据。本文拟通过分析山西省忻州市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就忻州市反诈中心在落实公安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快速落地核查机制与宣传防范方面的工作实践,以及如何有效打击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问题进行探讨,管窥全国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打防管控宣”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基于公共管理理念中的整体性治理与协同治理理论,探讨了如何完善与公安部门和相关行业的协作,从而唤醒有关行业的自律,合理调动各相关单位资源形成合力,并从多角度、多方面挤压此类犯罪生存空间。同时从降低公安机关的破案成本和提高诈骗分子的犯罪成本两个角度同步发力进行破题,提出并完善以整体治理提升顶层设计,主导完善社会共治;以协同治理打破体制壁垒,推动形成长效机制;以健全法律破解惩处困局,引领打击纵深发展;以源头整治肃清行业乱象,优化领域生态环境;以专业团队对抗职业犯罪,强化科技赋能防范;以创新宣传普及防骗知识,筑牢反诈思想防线等六个维度的整体治理对策,以期待能对解决我国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问题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