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犯罪三角模式
电信诈骗犯罪
犯罪防控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诈骗犯罪,电信诈骗犯罪近年来发案态势呈上升趋势,2017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3.7万起,发案数量在刑案中所占比重较高,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8万起,同比上升55.2%。发案速度也呈愈演愈烈趋势,犯罪受害人群波及面广、遍布各个阶层,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很大危害,也给民众个人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然而由于犯罪手法不断翻新,电信诈骗犯罪具有的隐匿性,导致犯罪证据难以采集,以及犯罪案件管辖困难等原因,传统的打击手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犯罪率的高居不下问题。而学界对此类犯罪的研究多集中于刑法学角度,或者是从犯罪的某一方面进行,对于此类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缺少理论性指导,因此,需要从新的犯罪学理论角度出发来为电信诈骗犯罪防控寻求别的途径。犯罪三角模式理论关注犯罪的动机、犯罪条件、犯罪能力,对于此类犯罪的防控具有很好地契合度。本文将在分析电信诈骗犯罪的形成与发展背景以及发案态势的基础上,提出对电信诈骗犯罪防控进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首先对电信诈骗犯罪进行一个宏观把握,对电信诈骗犯罪与诈骗罪进行区分,了解对电信诈骗犯罪防控的理论研究现状,从犯罪的方式、犯罪证据的收集、犯罪区域、犯罪被害人的反应等方面总结电信诈骗犯罪的行为特点。其次,本文对电信诈骗犯罪防控治理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侦查机关、金融支付系统、犯罪防控的社会责任、执法方面来进行探讨。第三,梳理电信诈骗犯罪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从行为背景出发,分析犯罪的利益考量,研究犯罪组织布局,以及犯罪人所具有的反侦查思维。第四,对现有电信诈骗犯罪防控的理论选择进行梳理,分析电信诈骗犯罪的类型学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犯罪三角模式理论,从控制犯罪条件和限制犯罪能力方面来探讨该理论对电信诈骗犯罪防控的启示。第五,借助犯罪三角模式理论,从该理论三要素入手,对于当前的电信诈骗犯罪的防控提出建议,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管理、改变公安机关执法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形成有效的防控理论体系,以期降低电信诈骗犯罪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