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基层妇联
专业社会工作
行政性社会工作
协同发展
摘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底全国人口(包括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约14.10亿,其中男性约有7.20亿,女性约有6.90亿,从近10年人口调查数据来看,男女比例呈现逐渐缩小趋势,人口性别逐渐趋于平衡。女性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对社会进步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妇女权益能否得到合理的维护,深刻影响着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基层妇联作为妇联组织最重要的组成单位,是妇联工作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其所承担的责任非常重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进程的加速,多种形式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事例频繁涌现,妇联组织传统的维权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妇女权益保护问题,妇联组织必须转变思路,寻求新的工作方式,才能有效实现其维护妇女权益的职责,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微观介入方式,正好可以有效应对妇联组织在新时期妇女权益保护工作中面对的问题,而基层妇联作为与妇女联系最紧密的社会组织,在妇女权益保护工作过程中迫切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协同配合,更加专业地为妇女提供维权服务。
本研究以H县妇联组织婚姻家庭纠纷个案为例,运用参与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分析基层妇联组织维护妇女权益的实践情况,发现基层妇联维权工作行政色彩浓厚,维权效率低下,维权工作缺乏主动性与专业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妇女维权需求与妇联工作困境推动的现实背景下,研究以协同理论与赋权理论为指导,在妇联积极响应与社工专业优势耦合的条件支持下,通过妇联管理工作与专业维权服务并行的协同机制和个案介入与社区干预相配合的协同路径,运用本土经验与专业方法相配合的协同方式,对婚姻家庭纠纷个案中权益受损妇女重新展开维权服务。在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妇联组织的共同努力之下,服务对象的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协同服务成效显著。
基层妇联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协同服务有效提升了妇女使用资源的能力,促进了妇女维权资源的整合,提高了妇联维权服务的效率。通过对协同服务的反思,基层妇联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协同在完整性和专业性、协同功能的发挥和协同配合的指引等方面还存在着改进空间。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从提升主体协同发展意识、推进协同服务平台建设和完善政社协同体系建设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基层妇联与专业社会工作者协同发展的具体优化路径,为基层妇联组织维护妇女权益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