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资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资产阶级政党制度
无产阶级专政
摘要:
关于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批判,即马克思对统治阶级的统治行为、对资产阶级国家治理行为规范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国家制度伴随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完善而走向深入,在对社会阶级结构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解剖中,马克思阐明了国家阶级压迫和国家社会管理的双重职能,进一步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内在限度,由此合乎逻辑地推论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必然性。
问题的反思为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实质提出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进行深入挖掘,旨在把握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国家制度何以可能。从探索国家问题的历程看,马克思经历了从“林木崇拜物”到“虚幻的共同体”、从“阶级对抗”到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从市侩化政治到“不统治的”统治阶级、从社会形态到资产阶级国家内部结构的解剖、在批判资产阶级专政中发现“新世界”共五个发展阶段。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国家制度得益于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形成,对革命经验的总结,同时在世界观指导下还形成了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方法,包括辩证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马克思并不是就国家问题而研究国家问题。马克思在对国家问题的特殊形态到一般的阐述上,对国家制度结构中各大内部要素进行考察,逐步达到了对资产阶级国家内在规律性的认识,形成了国家起源、国家本质、国家职能、国家类型、国家结构形式,以及国家消亡等观点。
马克思在对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时,阐明了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一是在对资产阶级国体的批判上,马克思阐明了国家制度是法的外化和制度形态。在资产阶级国家,无论是资产阶级国体、政体,还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机器、国家各种职能,它们都是通过国家法或其法律条文加以确证的。国家法是对资产阶级军事制度、警察制度、资产阶级庭审制度等的条文化、制度化,而资产阶级国家机构则按照一定的制度设计出来,或者说国家机构按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规制,进一步运用制度来保证国家的权威。资产阶级专政国体或其实体机构获得了资产阶级法的规定,表现为一系列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国体,也批判了资产阶级国家的实体制度或其条文化形式,由此马克思揭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内涵。
二是在对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批判上,马克思指明资产阶级为了能够实现它的阶级统治,它一定要采取具体的一些形式,而这种形式也就是所谓资产阶级民主。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从一开始就是虚伪的,其虚伪性表现在实行财产资格限制、地域划分,设立工厂制度、破坏工人公共权利等。资产阶级利用各种规则和制度形式进行社会治理,包括采取所谓“规范的”选举程序进行民主投票、在社会媒体和各“民主”报刊上发表自由舆论、对国家教育制度进行控制等,以此履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马克思强调,资产阶级为了达到它的统治目的,既在国家机器层面制定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又在社会的治理上拥有完整的制度体系。资产阶级现代民主制反映了资产阶级国家统治的实质。
三是在对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批判上,马克思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党揭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在现代国家,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通过政党的形式展开政治斗争活动。在统治集团内部,阶级成员划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在此基础上组成不同的政党。马克思指出,不论是资产阶级政党的斗争,还是各政党之间的联盟与合作,从总体上说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选举大多由资产阶级政党操纵,其政治选举在资产阶级内部发生了斗争,这表明在资产阶级内部存在不同的集团,而且这些集团均围绕各自的利益展开斗争活动。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国家政党制度及其运行,实际上反映了统治阶级利益的分化或其内部矛盾。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批判不仅是一个理论话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在“一球两制”语境下,包括国家治理、国家公共管理在内的国家问题在社会思潮的裹挟下更加复杂。当前,深入研究和阐释马克思的资产阶级国家制度批判理论就是要围绕当代中国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回到马克思研究国家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抽象的国家观、认识资产阶级国家治理困境及其制度根源,破除资产阶级国家观的理论迷雾;就是围绕社会主义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可能,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原则,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推动实践创造中彰显马克思研究国家和资本主义问题的核心旨趣、目的,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提供依据,直到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也就是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