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快速城市化
社区性公共物品
社区机制解体
摘要:
农村水环境已经成为事关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性的重大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几年前,政府在华东地区上马了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项目,时至今日,大多数示范项目已投入使用,并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回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从示范时期至今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发生了剧烈转变。
本文以上海和苏南10个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示范项目为例,揭示农村污水治理方式从示范时期到成熟期的巨大转变。以吨水占地面积、吨水能耗、吨水造价、管网费用等指标对示范项目进行成本有效性分析,探讨了污水治理模式发生转变的经济原因;接着,通过分析农村污水治理方式的社区性公共物品属性,结合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社区机制衰退的特定历史背景,揭露了农村污水治理方式发生转变的管理学原因。
经济因素和管理学因素既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发生转变的诱因,同时也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发展的驱动力量。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出路有两条:一是重建农村社区机制,克服农村社区机制衰退与农村污水治理的社区性公共物品属性之间的矛盾;二是撇开农村社区层面,将农村污水治理转化为非社区性公共物品,规避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治理责任。具体的说,对于采用村落自有污水治理设施的农村,由于污水治理设施依托于农村社区机制,而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社区松懈,所以这类农村应当优先重建农村社区机制,进而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对于到城镇距离近的农村,将农村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具有成本有效性,这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化方式;对于远离城镇的空心村,在不久的将来可能经历新农村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将被重新规划,这类农村更适合生命周期较短的免维护污水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