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PPP模式
污水治理
投融资模式
新常态
一带一路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类水污染事件屡屡发生。目前,我国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污染排放负荷大,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产业布局也不合理,才导致突发性水环境事件频发。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及时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正式出炉,“水十条”强调了经济杠杆的作用,也提出了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推进和深入一系列改革举措,发展环保市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污水治理行业中。“水十条”使政府监管、市场激励和公众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水污染治理目标的实现。根据相关测算,到2020年,完成“水十条”相应的目标需要投入资金大约4万~5万亿元,其中近三年投入约为2万亿元,需各级地方政府投入约1.5万亿元,这些巨额投资无疑会增加财政支出,给地方政府资金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污水治理行业尤为必要。在日益严峻的环保治理需求与地方政府捉襟见肘的财务困境双重矛盾下,尤其是污水治理领域,“PPP”风生水起,成为最佳的解决模式。本文运用PPP理论,以碧水源公司为例,对PPP投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新常态”下,通过污水治理业PPP模式的应用积极研究和探索成熟的运行机制还有利于“一带一路”和冬奥会快速顺利进行。污水治理是公共利益产业和公共性服务项目,当前还需要深入和完善PPP模式,使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率有合理保证,保持投资吸引力,同时又能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提升企业公众形象,赢得良好声誉,给企业增添了无形资产,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加企业价值,更能为社会创造财富,造福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