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污水治理
公私合营伙伴关系
绩效影响因素
摘要:
公私合营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是指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共同生产和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一种制度安排,提供的服务包括污水治理、公路建设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也不断增大。一方面,污水治理项目的需求大幅上升,给政府预算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原有的政府主导污水治理项目在效果上也存在提升改进的空间。PPP模式能较好地利用政府和私人各自的资源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也因此进入了污水处理项目的视野。在发改委公布的PPP项目库中,污水治理项目共有180多个。其中第一批30个PPP示范项目中,污水治理项目就有9个。总的来说,PPP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污水治理项目的融资、管理技术等问题,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密切合作与关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PPP项目的绩效水平,本文首先对PPP模式和项目绩效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其次,以污水治理项目为例,对PPP项目绩效影响因素进行了案例分析,识别了8个绩效影响因素,并将它们归成4类——即项目的合理性、项目合作伙伴的能力、公私合作状况以及外界环境的支持。然后,本文对PPP污水治理项目的绩效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文献分析,识别了20个可能影响PPP污水治理项目绩效的因素。在通过与上述影响因素的合并与筛选后,最终选出了14个绩效影响因素,同样也分为四大类。文章通过对业内人士和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PPP污水治理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根据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项目本身的合理性和项目公私合作状况两大类绩效影响因素会对PPP污水治理项目的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而项目合作伙伴的能力与外界坏境的支持对绩效影响不明显。也就是说,在时间、资金等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最优化项目的合理性和公私合作状况这两类绩效影响因素,能够最大化PPP污水治理项目的绩效水平。接下来,在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提高PPP污水治理项目的绩效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本文认为,为提高项目绩效,在实施PPP污水治理项目前,需要对项目进行详尽的可行性分析,合理预测市场需求,尽量准确地评估项目可操作性,并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且成熟稳定的先进技术;将PPP污水治理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进行捆绑,以提高其投资回报机制的稳定性;同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关系,根据各自的优势合理划分风险,政府应为私营部门提供相应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