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山腰垭口
输电线路
风荷载
气流集中度
摘要:
近年来,由大风引起的输电线路倒塔、断线事故对国内供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部分大风事故发生在复杂山地地形中,而垭口地形作为最典型的微地形之一,广泛地存在于山地区域中。当气流流经垭口地形时,气流被迫集中导致流速变快,输电线路整体风荷载变大,且地形的存在破坏了风场均匀性,导致输电线路风荷载分布不均,使得途经垭口地形的输电线路更易发生大风事故。垭口地形的风场分布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特点,其受到垭口形状参数的影响较大,因此明确垭口形状参数对气流集中度的影响规律,对于指导山区输电线路的差异化抗风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垭口地形输电线路面临的大风问题,通过垭口地形风场研究、导线风荷载计算,还原出多种垭口输电线路的风荷载曲线,进而得出垭口形状参数对气流集中度的影响规律,本文具体工作和取得成果如下:(1)通过对输电线路途经大量山地地形的观察,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垭口类别,即由次级山脉群构成的垭口,并结合已有的两种垭口模型,依据各垭口的地形特征,将三种垭口分别称为双山、山脉、山腰垭口。构建不可压缩流风场计算模型,得出三类垭口典型地形的风场分布,将地形对风场的加速效应无量纲化,计算结果表明山腰垭口峰值加速比可达到2,双山、山脉垭口峰值加速比分别为1.5、1.8。对缩比垭口模型进行风洞实验,通过摆放尖劈、粗糙元产生边界层风,风洞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风场计算模型。(2)通过导线外界风场计算得出导线表面的风压分布,进而计算出单位导线的风荷载,多风速计算结果表明单位导线的风荷载随来流风速的增大近似指数增大。引入多连杆计算中常用的桁架模型,将导线简化为只承受轴力的桁架单元,计算输电线路的弧垂曲线,结合垭口地形风场及风速与风荷载间的对应关系,得出三类典型垭口的输电线路风荷载曲线,发现线路弧垂区具有特征性走势,如双山垭口在该处下凹,山脉、山腰垭口在该处下行、弯折,从垭口地形风场分布及线路架设两方面论述该特征走势的成因。本文计算多种形状参数组合下垭口输电线路的风荷载曲线,发现部分极端形状参数会改变该特征。(3)在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垭口输电线路的覆冰实验,实验表明靠近山顶处线路冰层较厚,覆冰理论计算表明线路风荷载与冰层厚度呈现正相关,故推断出山顶处线路风荷载较大,与计算风荷载曲线规律吻合。(4)以平地输电线路风偏角为基准,将垭口输电线路风偏角相较于该基准的增幅作为衡量垭口气流集中度的指标。三种典型垭口地形的气流集中度计算结果表明山腰垭口内部气流集中度最大,山脉垭口外侧气流集中度最大,且垭口内部气流集中度通常大于外侧气流集中度。计算多种形状参数组合下垭口气流集中度,并定性分析了垭口形状参数对内外气流集中度的影响规律(如垭口坡度的增加使得双山垭口内外气流集中度同时增大),通过该规律构建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的基本结构,结合计算数据量化了形状参数与垭口内外侧气流集中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