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输电线路
低温
自阻尼
温度分布
应力分布
疲劳寿命
摘要:
架空输电线路是电能传输的载体,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由于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环境温度对导线载流量和导线温度产生直接影响,对导线弧垂和应力等参数特性产生间接影响。尤其是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四季温差较大,导线工作环境尤为恶劣。然而,现有研究通常以常温或者年平均温度为前提假设,且大部分研究将导线简化为等温圆柱体,缺少极端低温环境条件下的相关研究,忽略了导线径向温度分布的差异,鲜有考虑间隙分布、股间接触和空气对流条件对径向温度场的影响。因此,开展极端低温条件下输电导线的动态特性的研究,对于保障寒冷地区架空输电线路结构安全,开展导线动态增容提升线路输送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对导线的自阻尼特性进行分析,其次基于热平衡原理,对导线的温度场进行有限元建模,研究不同因素对导线径向温度场的影响并总结导线径向温度分布规律,对导线在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径向温差下各层线股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对温度对架空输电导线微风振动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导线分层应力和温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了计算。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研究了极端低温条件对导线自阻尼特性的影响。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对导线的自阻尼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低温对导线自阻尼的影响特性,设计了极端低温自阻尼测试方案,开展了极端低温条件下的导线自阻尼特性测试,测量了两种典型导线的自阻尼特性。结果表明:低温下导线的自阻尼功率要略低于常温下的自阻尼功率,但是差异不大;频率一定时,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导线振幅不断增大,导线自阻尼功率增大,因此,低温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导线的断股现象,需要在极寒地区线路设计时予以考虑。(2)研究了极端低温条件对导线径向温度场分布特性的影响。以LGJ-300/50导线为例,对导线的三维实体进行有限元建模,计算了导线径向温度场,并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导线径向温度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中提出的导线径向温度场数值仿真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数值仿真法考虑到导线内部各股线之间空气间隙的存在更为准确的反映导线内部结构实际情况,更为准确的计算出导线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弥补了 IEEE计算方法的不足;在发生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时,导线径向温度场呈现中心温度高表面温度低的规律,且导线径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受各股线接触状况不同的影响,各股线的温度具有较大离散性;对于LGJ-300/50型导线,载流量由500A增大到800A时,由于风速、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导线径向温差可达3~8℃:在低温环境中,对于导线整体温度,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从-40℃升高到20℃时,导线整体温度升高了约59℃,但环境温度变化时导线径向温差几乎不发生变化。(3)研究了极端低温条件对导线层间股线应力特性的影响。以LGJ-300/50 导线为例,通过数值仿真,重点分析了运行张力和温度荷载对导线各层股线应力和应变分布规律的影响,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40℃时,导线在不同运行张力的作用下,导线钢芯部分应力值高于外层铝股,整体的应力状态、同层股线的应力状态均呈相似分布;由于轴向拉力作用,外层铝股线应力大于内层铝股线应力,外层的股线轴向应变大于内层,在长时间荷载作用下,塑性应变首先发生在外层股线;在等温荷载条件下,随着导线温度的降低,导线内部钢芯部分的应力逐渐减小,外部铝股部分的应力逐渐增大,由于导线径向温差的存在,导线的最外层铝股应力值随径向温差的增大而增大,而内部钢芯和内层铝股的应力呈现减小趋势,当导线径向温差达到20℃时,最外层铝股的应力值相较于无径向温差时增加约27%,而且应力变化量与径向温差的大小有直接关系,与导线内部温度并无直接关系。(4)研究了导线疲劳寿命与极端低温条件关系。利用能量平衡法原理,对温度和风速二者联合作用下导线微风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在考虑到导线径向温差以及不同线股层应力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利用Miner损伤累积理论,根据风速风向概率分布,对导线在极端低温条件下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不考虑环境温度对静应力影响的情况下,导线的疲劳寿命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导线的疲劳寿命变化显著;线股平均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较大,且随着最外层应力的增加而急剧减小;通电并且考虑导线静应力时,导线的疲劳寿命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减少。本文针对极端低温条件下导线的动态特性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考虑环境温度和导线结构特性的耦合作用,获取了极端低温条件下导线自阻尼的变化规律,阐明了极端低温条件对导线的径向温度场分布、股线分层应力特性和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为提高导线载流量,挖掘已建线路动态增容潜力,提升导线安全设计水平和疲劳寿命,保证导线的强度安全和弧垂安全距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为极端环境下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与运维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