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输电线路导线
动态覆冰过程
仿真方法
可视化软件平台
摘要:
导线覆冰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输电线路导线覆冰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门类的科学问题,导线覆冰机理十分复杂。到目前为止,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仍然较为缺乏。随着覆冰参数的变化,相同时间内导线覆冰形态也千差万别。基于导线覆冰的物理过程,研究导线覆冰的数值计算方法,建立可视化仿真平台,可以大量减少自然覆冰观测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本文研究对于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及其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工作:(1)基于自然环境导线覆冰的形成条件,分析了自然覆冰过程中导线覆冰厚度和冰形变化结果及其原因。基于导线覆冰的物理过程,采用边界元法和边界层理论,提出了覆冰导线流场的计算方法。讨论并对比分析了三种典型边界离散方法对流场速度分布计算结果和计算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导线绕流问题而言,常量单元是作为边界离散方式的最优选择。(2)采用拉格朗日法数值计算水滴撞击导线的过程。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优化轨迹计算过程中的时间步长。采用叉积定理,提出了快速判断水滴与不规则覆冰导线表面边界是否发生碰撞的数学表达式。为了与实际情况更为相符,根据Langmiur D分布特性,本文将单尺寸水滴变换得到多种不同尺寸水滴并用于水滴轨迹计算。结果表明,多尺寸水滴的局部碰撞系数与试验值吻合度更好。(3)考虑到冰形粗糙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对原有导线表面液态水冻结过程中的热力学模型进行改进。导线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分布结果表明,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最大值出现在驻点两侧,而驻点对应的是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极小值。除此之外,还研究了导线表面局部碰撞系数和局部冻结系数的分布规律。(4)提出了导线无扭转覆冰过程中边界动态变化数学模型。通过二分法迭代逼近的方式寻找水滴零碰撞导线极限点,即可快速确定水滴碰撞区域。通过第N个时间段下边界函数,计算得到了第N+1个时间段的边界函数表达式。以此函数为基础,更新边界条件并用于后续流场迭代计算。(5)综合考虑数值计算的精度与计算效率,时间步长的取值应根据实际覆冰程度和覆冰增长速率来进行调整,提出了导线覆冰计算过程中自适应时间步长的确定方法。具体方法:当覆冰程度约3.4%时即可视作一次迭代计算完成,并结合该条件下的覆冰增长速率确定时间步长。研究了环境温度、风速、水滴中值体积直径(Median Volume diameter,简称MVD)和空气中液态水含量(Liquid Water Content,简称LWC)对覆冰冰形及覆冰量的影响。(6)通过人工覆冰试验和自然覆冰试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导线覆冰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对于恒定流场覆冰,环境参数保持不变,数值计算结果与人工覆冰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对于非恒定流场覆冰,环境参数时刻变化,短期内的自然覆冰冰形结果仍与数值计算结果呈现较好的一致性。(7)基于编程语言,自主开发了导线无扭转覆冰增长的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基于设定的覆冰参数和导线直径,软件可以自动完成导线在覆冰时间内的数值计算,计算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实时得到覆冰期内各时刻的覆冰量、最大覆冰厚度和对应的覆冰冰形。同时,此数据也可以根据需要导出用于后端数据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