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共享理念
西安高校博物馆
博物馆公共空间
优化设计
摘要:
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与教育4.0的背景下,科普教育的地位日益提高,新时代背景下,新时代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倍受重视,从《高校博物馆建设指导意见》的实施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推进,都蕴含着新时代高校博物馆的社会职能越来越重要。高校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作为高校博物馆的一部分,在全民参与共享的新时代,理应顺应趋势,包容多种人群,承载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为社会大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然而现阶段高校博物馆非展览在共享仍面临一些问题:第一,多数高校博物馆都是由学校标本室发展而来,在建设之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高校博物馆大多只做辅助教学,馆内空间单一,造成空间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完全闲置。第二,博物馆开放时间较短,未能将使用时间进行系统化的利用。第三,大部分高校博物馆并未考虑到开放共享使用,博物馆非展览空间功能构成不灵活,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从共享理念出发,探究如何设计出能够满足校内与校外两类人群需求的高校博物馆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以西安高校博物馆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以共享理念为切入点,首先对共享理念以及高校博物馆理论与相关实践进行相关研究,分析国内外高校博物馆共享化发展现状,基于社会发展因素和博物馆自身因素两个角度阐述了高校博物馆共享化发展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接着对西安独立型高校博物馆公共空间展开详细调研,首先通过现场观察与红外测距仪对博物馆的平面布局进行了解绘制并进行平面CAD绘制,对高校博物馆公共空间类型、公共空间的使用现状、博物馆的公共空间的面积以及博物馆的功能配置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西安市高校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与问卷发放收集,经过对西安市高等院校博物馆的实际考察及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得到校内人群与校外人群这两类人群的需求数据,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可视化,并分析总结两类人群使用特征以及其对博物馆空间使用上的需求。接着,通过网上调研,对现有可共享的优秀高校博物馆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基于已有的数据分析,结合实地考察的结果,根据分析成果,针对现存于大学博物馆非展览空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并以此作为指导,以其中一个调研案例为例,进行了应用实践。
笔者期望通过本研究为高校博物馆公共空间优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推动新时代西安高校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