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彝族奴隶博物馆
历史教学
课程资源
辅助作用
摘要:
历史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是广大教育同仁的共识,历史知识本身是静默不变的,但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正是要让历史知识活过来,要让学生更加深切的感知鲜活的历史。在推行教学改革的当前,如何丰富课程资源,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了摆在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备课的时候,虽然便捷且强大的互联网能给我们提供海量的教学素材,但是从中选取适用的材料也总是感觉到只是在借鉴,而缺乏创新,缺少地气。如何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如何让历史教学更接地气?其实博物馆就是一个个巨大的资源宝库,里面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等待有心人的发掘。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博物馆,且遍布全国各地,这就为各地的历史教学提供了独有的校外课程资源。博物馆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缩影,为我们了解某个特定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资源。将博物馆作为教学课程资源的知识库、实物宝藏库,加以开发利用,将博物馆的文物历史与书本文字历史相结合,把生活和历史联结起来,对历史教学必将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为例,论述地方博物馆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位于四川凉山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一座世界独有的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正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不会被割断”,博物馆里展现的彝族奴隶社会的状况足以令人感受到其丰富多彩,再加之现今凉山彝族的社会生活仍受到奴隶制度的影响,历史与现实真就是这么接近,这就是鲜活的历史。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源,若能好好开发利用,必然对当地的历史教学带去良多益处。本文从五个部分来介绍地方博物馆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由,并且提出了开展本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意义与创新之处等。第二部分分析整理了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博物馆课程资源等理论的开发和利用的相关的文献资料。文章从相关的概念入手,在此基础上阐明博物馆课程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的互动关系,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应用基础。第三部分将博物馆课程资源与初中历史教材进行整合。首先简要介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接下来以表格的形式整合列出博物馆中能与教材或者教学相关联的资源。第四部分依托博物馆课程资源,设计五个教学案例,前两个案例是博物馆课程资源在教学导入中的应用,第三和第四个案例是在主题活动中的应用,第五个案例是在博物馆半自助教学中的应用,即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并在参观过程中进行研讨学习。第五部分反思总结开发博物馆课程资源的经验,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