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社会教育
公共文化
发展
摘要: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社会教育成为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承担着青少年教育与公民素质教育的社会责任。目前,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向观众传递博物馆文化,强调寓教于乐、营造轻松愉快的博物馆环境,是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水平也成为博物馆工作考虑的主题。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物,它们凝聚民族文化的精华,叙述贵州18个世居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展现民族地区的文明与智慧。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得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得天独厚。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从2009年建馆至今,紧跟时代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通过展览、馆校合作、教育活动以及志愿者等手段实施博物馆社会教育,其重心在馆校合作方面,宣传和教育结合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通过合作建设专门的教育活动室、少儿读物及学校共建基地,并形成了馆校合作办展、博物馆进校园、线上社教活动、学校走进博物馆四种合作形式。教育活动策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其完善的管理成为馆校合作的有效方式,对其他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具有借鉴作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社会教育主要特征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公众认识民族文化多样性,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情感的培养,致力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发展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有:教育活动创新力不足、博物馆讲解多元化亟待提升以及志愿者服务水平不高。因此,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服务于博物馆展览陈列;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开发优质教育项目;创新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方式,全面评估教育活动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讲解多元化发展,对观众分层讲解;完善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为其提供交流研究平台。利用好资源的优势,突出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特色服务,不断充实社教内容,拓展更多活动领域,以期推动博物馆社会教育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践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