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博物馆
社会美育
文化IP
IP化策略
摘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在系列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社会美育的发展不断深入,鼓励文博单位通过IP授权盘活用好馆藏文物资源,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社会美育和创新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博物馆高度重视人民日益显著的精神文明需要,通过文化IP引领美育,以艺术驱动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以IP策略实现文化和审美的现代化表达。
博物馆的IP化开发与实践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本文结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实际案例“泉州宝藏”艺术展,从社会美育的视角出发,探讨IP化策略赋能社会美育的路径与效果。主要从五个部分展开:首先通过综述国内外博物馆美育与博物馆文化IP的研究现状,根据研究成果解析当下博物馆文化IP研究可提升之处。然后,引入符号学理论丰富文化IP的研究角度,指导IP的符号化构建。进而,借助文本工具ROST CM6.0系统化分析艺术展对文化传播和社会美育的作用效果,结合现场调研和访谈分析探究问题原因,为IP化策略挖掘真实需求。在理论指导和样本分析的启示下,逐步从IP的构建要素、路径、效果三方面深入研究对象,分析提出博物馆打造文化IP的四个要素,设计实施IP化策略的构建。
总结提出四个普适性的IP化策略要点:第一,IP化策略构建应注重文化先行原则;第二,IP化策略强调构建四位一体(文化凝练、功能定位、内容塑造、运营策略);第三,IP化策略将赋能社会美育的实践;第四,IP化策略能激发美学价值外的符号价值。总而言之,IP化策略将有利于提升博物馆文化传播和社会美育两个层面的效果,一方面IP化策略丰富了文化内涵和宣传载体,另一方面赋能了艺术授权和模式延展,并展望IP化策略会成为博物馆实践社会美育的新思路,回应公众和时代对于美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