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蝙蝠
粪便
直肠
病毒
摘要:
目的蝙蝠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活动范围大,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蝙蝠作为病毒―存储库‖,蝙蝠体内有多种新病毒未被发现。国内外既往研究表明,蝙蝠的脑、心、肝、脾、肺、肾、尿液、血液均检测出病毒。随着人类活动范围扩大,蝙蝠与人类接触越来越密切、频繁,成为蝙蝠传播病毒到家畜与人类的一大诱因。云南省气候分布丰富,热带亚热带气候也包括其中,蝙蝠种类较多,有5科9个属共14种蝙蝠,全省均有分布,增加了蝙蝠与人类接触的机会和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了解云南省蝙蝠粪便携带病毒的情况有利于开展相关的防控措施阻断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防控提出指导意见,具有深远的公共卫生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用祥云县的480份蝙蝠直肠标本通过核酸提取、逆转录制备cDNA文库、PCR扩增的方法检测祥云县蝙蝠携带的RNA病毒和DNA病毒的情况。480份样本,5份合并为一份,合并后共96份样本,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 DNA文库以及提取总DNA,对样本进行PCR扩增。将阳性样本送出测序,测序结果用ATGC软件拼接,进行完全比对核酸序列用Clustal X软件,BioEdit软件自动识别比对序列后Clustal X(1.8)自动生成.aln格式文件,将序列裁剪为相同长度相同位置后,将编辑好的序列保存。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序列比对、构建进化树,从而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进化溯源分析。结果通过对96份样本的提核酸、PCR扩增相关基因,用了10种RNA病毒的引物其中包括细小核糖核酸样病毒的PICO基因扩增,肠道病毒的PanEV基因扩增,轮状病毒的NSP5、VP3、VP7基因扩增,以及蝙蝠体内常见病毒的筛查:尼帕病毒、布尼亚病毒、乙脑病毒、黄病毒、丝状病毒、环状病毒、甲病毒,其中细小核糖核酸样病毒有30份样本阳性,其他的引物扩增电泳结果均为阴性。已完成细小核糖核酸样病毒和腺病毒基因片段的测序及分析。对RNA病毒中细小核糖核酸样病毒PICO基因扩增,其中30个样本结果为阳性,测序结果为:细小核糖核酸样病毒属于未分类的小RNA病毒,国内外对细小核糖核酸样病毒的研究还太少,在进化树中,本次测序所得的细小核糖核酸样病毒基因片段与2014年中国北海贝类检测出的细小核糖核酸样病毒KX 883310/Beihai picornalike virus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处于同一进化枝,与2007年英国检测出的细小核糖核酸样病毒NC 009530/picornalike virus以及2011年南韩的NC025788/picornalike virus有较近亲缘关系。用了2种DNA病毒的引物,分别是乳头瘤状病毒、腺病毒。乳头瘤状病毒扩增结果为阴性。其中腺病毒有84份标本阳性,随机选取5份送去测序。腺病毒的测序结果为:与2010年发现的蝙蝠源哺乳动物腺病毒Bat adenovirus isolate 1285-YN-Mr(***226966)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为96%,该病毒属于双链DNA病毒腺病毒科未分类哺乳动物腺病毒属。本次测序的腺病毒阳性样本均在进化树蝙蝠腺病毒分支上,与云南蝙蝠、中国北方的蝙蝠腺病毒处于同一分支,说明还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本次的5个病毒株在次级分支是独立成一支,说明与之前发现的蝙蝠腺病毒还是稍有不同,尤其是XYBF201710、XYBF201730、XYBF201740、XYBF201755在同一簇,而XYBF201784独立成一簇,表明XYBF201784与其他几株还是有不同,可能存在变异。结论本次实验首次在祥云县蝙蝠体内发现细小核糖核酸样病毒和腺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