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蝙蝠
病毒
蜱
立克次体类病原体
摘要:
新发传染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提出了巨大挑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78%的新发传染病都源自动物。自2003年SARS爆发之后,蝙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2019年底新冠肺炎流行更说明蝙蝠作为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宿主的重要性。除了极地,蝙蝠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种类繁多。蝙蝠寿命长,是许多新发病毒的自然宿主,包括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埃博拉病毒、呼吸窘迫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等。所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蝙蝠的病毒的携带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蜱是很多新发传染病的宿主和传播媒介,包括病毒和细菌尤其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菌如立克次体(Rickettsia)、无形体(Anaplasma)、埃立克体(Ehrlichia),和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本研究调查了山东和湖北地区蝙蝠携带的部分病毒和湖北地区刺猬蜱携带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提取蝙蝠和蜱组织样本的DNA/RNA,通过PCR或者RT-PCR检测蝙蝠携带的病毒和蜱携带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菌,通过序列分析和进化树分析确定病原体的种类。1.采用兼并引物对蝙蝠的肠道标本进行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和星状病毒(Astroviruses)的检测;采用兼并引物对蝙蝠肝脏标本进行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检测。2.采用兼并和特性引物对刺猬携带的蜱进行立克次体、无形体、贝氏柯克斯体、埃立克体的检测。结果:1.蝙蝠携带病毒的检测我们共收集197只蝙蝠的组织样品,其中127只蝙蝠来自山东蒙阴地区、70只蝙蝠来自湖北咸宁地区。197只蝙蝠均为食虫目蝙蝠,归类为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的10种蝙蝠。(1)从湖北地区70只蝙蝠肠道样本中检测出1只蝙蝠冠状病毒阳性和3只蝙蝠星状病毒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4%、4.3%。检测出的冠状病毒为α-Co V,属于鼠耳蝠冠状病毒。检测出的星状病毒序列与之前研究中鼠耳蝠中得到的星状病毒序列相近。(2)从197只蝙蝠肝脏样本中检测出13例乙肝病毒阳性,阳性率为6.6%,其中来自山东省的蝙蝠阳性率为7%(9/127),来自湖北省的蝙蝠阳性率为5.7%(4/70)。扩增得到最长的乙肝病毒序列与目前报道的乙肝病毒序列差异较大。2.褐黄血蜱携带专性细胞内寄生菌检测我们在湖北咸宁收集到15只远东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并从刺猬身上收集到125只蜱,基因分析证明所有蜱都是褐黄血蜱。从蜱中检测到牛无浆体、贝氏柯克斯体、伊文氏埃立克体、日本立克次体、拉欧蒂立克次体,菌的阳性率分别为4.8%(6/125)、3.2%(4/125)、9.6%(12/125)、4%(5/125)、2.4%(3/125)。死亡成蜱中立克次体类病原体的感染率高于蜕皮成蜱和蜱卵中的感染率。(p<0.01),说明立克次体类病原体可能不能有效在蜱垂直传播,依赖动物宿主扩散传播。结论:此次研究中从湖北地区鼠耳蝠中检测到α-Co V,此前未有湖北地区蝙蝠检测出α-Co V的报道,扩大了对冠状病毒的地理分布的认知。此次研究检测到的星状病毒与报道过的蝙蝠内星状病毒类似,但国内蝙蝠星状病毒的检测研究很少,扩大了对星状病毒的地理分布的认知。本研究对中国地区蝙蝠携带的乙肝病毒进行检测,乙肝病毒的序列差异与报道的序列差异大,可能为新的乙肝病毒,这一发现增加了对乙肝病毒的多样性的了解。从自湖北地区刺猬中的褐黄血蜱检测到立克次体、无形体、埃里克体和柯克斯体。其中日本立克次体和柯克斯体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疾病,这是在我国中部地区首次发现日本立克次体。我们需要注意这些病原体对公共卫生构成的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