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蝙蝠
登革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西尼罗病毒
调查
摘要:
研究背景
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翼手目(Chiroptera),其数量在哺乳乳类中仅次于啮齿目,全世界蝙蝠大约有17科180属,约960种,其中我中有7科29属107种。翼手目分两个亚目:大蝙蝠亚目(Megachiroptera),又称狐蝠,我国有1科5属7种;小蝙蝠亚目(Microchiroptera),即通常所说的蝙蝠,我国有6科24属100种。大蝙蝠类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体形较大,身体结构也较原始,只有狐蝠科1个科。小蝙蝠类分布于东、西半球的热带、温带地区,体型较小,包括菊头蝠科、蹄蝠科、叶口蝠科、吸血蝠科、蝙蝠科等十余科。
蝙蝠对人类而言是有益的动物,部分种类与人类接触密切,是一个可以与人类和谐共处的重要物种。然而,研究发现蝙蝠是多种人类病毒性疾病病原体的储存宿主。已知有25个病毒科能够感染脊椎动物,其中有10个科和蝙蝠有关,且主要是RNA病毒。在感染脊椎动物的16个RNA病毒科中,至少有9个科可感染蝙蝠。迄今为止,已在蝙蝠体内分离到80多种病毒,其中一些是多种重大人兽其患疾病的传染源,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近年来,一些新病毒病的暴发、老病毒病4的重燃都与蝙蝠有关,如1994年澳大利亚爆发的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病,1997年澳大利亚爆发的梅南高病毒(Menangle virus)病,1998年马来西亚爆发的尼巴病毒(Nipah virus)病,以及Tioman病毒(Tiomanvirus)病等。
虫媒病毒(Arbovirus)是导致人类传染病的重要病原体,我国主要有5种虫媒病毒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脑炎)、登革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新疆出血热和森林脑炎。其中,乙型脑炎与登革热经蚊子传播,这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都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Flavivirus)病毒。黄病毒属中的西尼罗病毒导致西尼罗热,也经蚊子传播。西尼罗热自1999年后,在过去没有报告过该病的西半球的许多国家发生爆发和流行,病死率较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我国虽然迄今尚没有报告发生过西尼罗热,但地理纬度与美洲流行区相似,加上日益全球化的问题,存在着发生该病流行的条件。国外已经有研究报道蝙蝠能携带乙型脑炎病毒和西尼罗病毒。国内学者从云南蝙蝠检测到乙型脑炎病毒血清抗体,更有人从海南登革热疫区蝙蝠中检测到登革病毒,但都因证据不足还不足以证实蝙蝠是此两种病毒的宿主。此外,在我国湖南地区也从没有检测到蝙蝠携带乙型脑炎病毒与登革病毒的报道。
因此,了解不同地区蝙蝠携带人类病毒性疾病病原体的本底情况,对于深入认识有关病毒在人与动物进化中的关系,对于科学预防和应对可能爆发的人兽共患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本研究拟以湖南省部分地区为现场,调查该地区蝙蝠是否能携带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和西尼罗病毒这三种蚊媒病毒(mosquito-borne virus)。
研究目的
在湖南部分地区开展蝙蝠携带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与乙型脑炎病毒的调查研究,探讨蝙蝠作为这些病毒的自然贮存宿主和相关疾病传染源的可能性。
研究方法
1.调查地区的选择选择条件为:①便利开展蝙蝠调查与标本采集:②既往有相关疾病流行。
2.蝙蝠的收集与标本制备
2.1蝙蝠收集在调查地区开展现场调查,了解是否有蝙蝠的栖息、栖息类型以及种类等情况。在不影响蝙蝠活动以及生态变化的情况下,根据蝙蝠的栖息地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捕捉少量蝙蝠进行研究。
2.2标本制备:收集的蝙蝠经鉴定种类后无菌解剖取脑组织。所取得的标本放入1.5ml含RNAlater的冻存管中4℃运输。脑组织标本用0.1%DEPC水浸泡后高压消毒过的5ml研磨器加DEPC水无菌研磨至匀浆,3000r/min离心15min,上清即为检测标本,-70℃保存待检。
3.病毒分离与鉴定方法
3.1登革病毒
①参考文献并引用已得到证实和公认的登革病毒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Taqman real-time RT-PCR方法对蝙蝠脑组织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②将Taqman real-time RT-PCR判定为登革病毒阳性或可疑为阳性的脑组织上清液接种C6/36细胞,逐日观察细胞病变并盲传3代,分离病诲。
③取细胞液或脑组织上清液脑腔接种1~3d龄的BALB/c乳鼠,观察乳鼠发病情况,有可疑发病者,取脑组织继续盲传3代,如出现规律发病者再进行Taqman real-time RT-PCR鉴定。
3.2西尼罗病毒
①参考文献并引用已得到证实和公认的西尼罗病毒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Taqman real-time RT-PCR方法对蝙蝠脑组织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②将Taqman real-time RT-PCR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