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COVID-19相关肺曲霉病
发病率
摘要: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高峰期间,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中COVID-19相关肺曲霉病(CAPA)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9日-2023年2月1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9例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根据是否符合《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和肺毛霉病诊治专家共识》的CAPA定义将其分为CAPA组(n=21)和非CAPA组(n=38),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过程和预后,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APA对重症患者死亡的影响。结果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中CAPA发病率为36%。CAPA组患者入ICU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有创机械通气(IMV)比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非CA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χ^(2)=-3.12、-2.49、13.20、6.48、-2.20、-2.73,P均<0.05)。临床治疗上,两组仅Paxlovid和俯卧位通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7、15.79,P均<0.01)。CAPA组患者血1,3-β-D-葡聚糖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及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均明显高于非CA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5、-2.60、-4.38,P均<0.05)。CAPA组患者抗真菌治疗时间为24.0(8.0,34.0)d,明显长于非CAPA组0(0,0.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8,P<0.01)。CAPA组患者IMV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非CA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8、-4.14、-5.46、-3.54,P均<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者90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P=0.34)。结论CAPA在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中具有高发病率,CAPA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显著延长,但未观察到CAPA和非CAPA患者之间死亡率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