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
营养知信行
焦虑
抑郁
摘要: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20年1月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大流行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截至2022年7月,全球已有超5.6亿人确诊,超637万人死亡。疫苗接种、保持卫生、佩戴口罩、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等都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人体免疫力在对抗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主力”作用,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则是提高机体免疫力、抵抗病毒侵袭的重要保障。良好的营养知识水平是健康营养行为形成的基础,而近年来国内居民对营养知识的知晓普遍处于中低水平,这不利于健康营养行为的形成。疫情大流行时,国内外大量居民的饮食习惯受到影响,食用不健康食物的现象较疫情前增多;居民的心理状况也受到冲击,焦虑、抑郁的患病率较疫情前高。此外,国外研究还发现了疫情期间居民不健康饮食摄入的增加与负面心理有关。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疫情不断发展变化,我国防疫政策也在逐步调整优化,在此背景下,探究居民的营养知信行情况与心理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对促进居民身心健康、推进疫情早日结束以及促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调查新冠疫情期间山东省某地区居民的营养知信行情况与心理状况,探讨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营养行为与焦虑、抑郁的关系,以期为后续居民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善及心理健康素养的提高提供线索与理论支持,为居民身心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通过线上软件“问卷星”实施匿名调查,收集疫情期间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焦虑、抑郁等信息,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软件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绘图软件Origin进行绘图。采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疫情期间居民营养知信行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疫情期间营养行为的焦虑得分、抑郁得分的分布差异,采用Kendall's tau-b等级相关系数分析营养行为与焦虑得分、抑郁得分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共回收问卷4000份,有效问卷365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1.28%,调查对象是疫情期间山东省某地区18岁及以上的居民。(2)本研究中居民营养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59.4%,性别、职业、自认身体状况、慢性病情况、BMI、对COVID-19的恐惧情况、饮酒频率、体育锻炼频率是营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0.05),女性、以脑力工作为主、自认身体健康、未患慢性病、正常体重、对COVID-19正常恐惧、从不饮酒/戒酒、体育锻炼频率高的居民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更好;居民积极营养态度的持有率为57.1%,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饮食支出、自认身体状况、慢性病情况、对COVID-19的恐惧情况、饮酒频率、体育锻炼频率是积极营养态度持有率的影响因素(P<0.05),女性、已婚/同居、月饮食支出高、自认身体健康、未患慢性病、对COVID-19正常恐惧、从不饮酒/戒酒、体育锻炼频率高的居民营养态度更积极;营养行为中对饮用水、新鲜水果、新鲜蔬菜摄入增加的居民占比最高,对膨化食品、煎炸食品、含糖食品摄入减少的居民占比最高。性别、婚姻状况、月饮食支出、自认身体状况、吸烟频率、饮酒频率、体育锻炼频率是营养行为改变率的影响因素(P<0.05),女性、已婚/同居、月饮食支出高、自认身体不健康、吸烟频率减少、从不饮酒/戒酒、体育锻炼频率高的居民更易发生营养行为改变。性别、自认身体状况、饮酒频率、体育锻炼频率是居民营养知信行共同的影响因素。(3)本研究中居民焦虑筛查的阳性率为5.0%,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自认身体状况、慢性病情况、对COVID-19的恐惧情况、吸烟频率、体育锻炼频率是居民焦虑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男性、居住在城市、自认身体不健康、患慢性病、对COVID-19高度恐惧、吸烟频率增加、体育锻炼频率低的居民更易焦虑;抑郁筛查的阳性率为10.2%,婚姻状况、居住地、自认身体状况、是否经历过封控/管控/隔离、对COVID-19的恐惧情况、吸烟频率、饮酒频率、体育锻炼频率是居民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未婚、居住在乡镇、自认身体不健康、经历过封控/管控/隔离、对COVID-19高度恐惧、吸烟频率增加、饮酒频率增加、体育锻炼频率低的居民更易抑郁。居住地、自认身体状况、对COVID-19的恐惧情况、吸烟频率、体育锻炼频率是居民心理状况共同的影响因素。(4)本研究中居民的焦虑得分、抑郁得分分别与谷类、薯类、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禽肉、畜肉、鸡蛋、鱼虾蟹类、奶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菌藻类、坚果类和饮用水的摄入增多呈负相关(Kendalltau-b=-0.053、-0.055、-0.14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