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德尔塔变异株
奥密克戎变异株
临床特征
CT
高海拔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甘肃省高海拔地区(海拔>1000米)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和胸部CT影像表现,探讨高海拔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点,为高海拔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兰州市重离子医院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1日,收治的1439例确诊病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共计纳入41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03例德尔塔变异株感染病例(德尔塔组)及315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奥密克戎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抗体水平、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预后特点。结果:共纳入确诊病例418例,其中德尔塔组103例,奥密克戎组315例。男性180例(43.1%),女性238例(56.9%),中位年龄分别为42岁和36岁,临床分型均以轻型为主;德尔塔组中的普通型和重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奥密克戎组;两组患者临床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82,P<0.05)。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率为32.3%(135/418),奥密克戎组全程疫苗接种率高于德尔塔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02,P<0.001);奥密克戎组确诊至末次接种疫苗时间超过6个月的患者比例高于德尔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87,P<0.001);共采集血型样本112份,其中A型35例(31.3%)和B型39例(34.8%),比例高于AB型13例(11.6%)和O型25例(22.3%)患者,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活地区海拔>1500米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长于海拔1000-1500米地区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2,P=0.04)。德尔塔组和奥密克戎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入院前后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中位数分别为为18天和12天,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5天和1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379、-9.971,均P<0.05)。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然后是发热、咽喉不适、肌肉关节酸痛等。奥密克戎组发热患者比例高于德尔塔组[48.3%(152/315)VS 16.5%(17/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82,P<0.001)。两组患者中,有96名(23.0%)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疾病,其中德尔塔组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更多。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49例(11.7%)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其中德尔塔组患者5例(4.9%),奥密克戎组44例(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30,P=0.013)。德尔塔组患者的降钙素原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升高患者比例均低于奥密克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17,29.498,P<0.05)。患者入院时有258人(70.1%)Ig G抗体水平升高,其中德尔塔组患者升高比例高于奥密克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9,P=0.007);德尔塔组Ig M抗体水平升高比例高于奥密克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25,P<0.001)。胸部CT数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全肺病变总体积/全肺体积、全肺磨玻璃样病变体积/全肺体积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临床分型均以轻型为主,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普通型和重型比例高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在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上更多见,肺部CT炎性病灶更少、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人数更多,且多数在末次接种疫苗6个月以后确诊,与当地疫苗接种政策和疫苗接种后体内保护性抗体滴度降低有关;海拔高度可影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