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抗疫
中国视频公益广告
泰国视频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叙事
跨文化传播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迄今已三年,疫情的传播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疫情防控早已不局限于医学领域,而是成为一个日渐常态化的社会问题。如何向人们讲述疫情带来的变化、增强人们面对疫情的信心和凝聚力,则是一个极具现实基础的传播学问题。
在多种多样的媒体内容表达中,公益广告是讲述抗疫故事、缓解民众的焦虑情绪、引导民众积极配合疫情防控的一种有效形式。一方面,随着媒体形式的变化和革新,中国公益广告的创意形式和传播策略也在不断发展创新,尤其是叙事型公益广告。比如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布的抗疫视频公益广告,融合多样内容和多条传播渠道,通过展现不同的叙事视角,聚焦疫情期间大大小小的故事,在记录抗疫真实场景的同时体现了我国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也引导了全国人民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另一方面,基于其叙事性,公益广告可以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形式,在全球共同面临新冠疫情挑战的语境下,优秀的公益广告有益于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也有益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人民的抗疫历程,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与我国同属亚洲地区的泰国,其公益广告有着跨国传播的影响力,长期以来誉享国际,在You Tube、Wechat等全球视频和社交平台上得到广泛传播。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泰国的抗疫视频公益广告在我国也获得了大量关注,在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哔哩哔哩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被多次转载,阅读量和播放量也常常破万,公益广告成为了泰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媒体内容生产也越来越重视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其中就包括公益广告的生产。因此,将我国和泰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视频公益广告从叙事学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两国公益广告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发掘造成这些叙事差异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可以为我国公益广告叙事提供新的视角,以助力我国公益广告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本文将从叙事内容(包括叙事主题、叙事形态)、叙事话语(包括叙事主体、叙事视角、叙事时空)、叙事语境(包括现实语境、社会文化语境)三个层次对中泰两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视频公益广告进行比较分析。经研究发现,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视频公益广告在叙事内容上注重家国情怀的宣扬、多站在全体人民的角度讲述疫情故事,擅用示范性形态来弘扬抗疫精神;在叙事话语上多通过社会化“大我”和“多重声”进行叙事,以“多个我”的多元视角表达所思所想,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和富有节奏的叙事时间来拓展故事深度。而泰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视频公益广告在叙事内容上多讲述平凡个体的疫情故事,着重体现人文关怀,多以故事性叙事形态来增强广告的趣味性;在叙事话语上以平凡小人物为叙述者,擅用外聚焦叙事视角和非人格化的方式进行叙事,并且大多按照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顺序和单线性结构娓娓道来。两国公益广告叙事差异的背后,有着各自特定的现实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基于这些叙事差异以及我国特定的叙事语境,我国公益广告可以在坚持自身叙事特点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叙事视角,融入个体化叙事、故事性叙事和非人称叙事的叙事方式,以创造出更具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