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2019冠状病毒病
托珠单抗
重症
危重症
摘要:
目的动态监测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症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识别病情恶化至危重症的风险指标,可早期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本研究将聚焦于不同剂次托珠单抗在COVID-19危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系统对比分析不同给药剂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明确托珠单抗的最佳使用方案,以期为优化危重症患者治疗策略。
方法
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2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入院时诊断为重症COVID-19的307例患者。根据病程中达到最严重的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重症组(205例)和危重症组(102例)。运用广义估计方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五个时间点(T1:第1-3天,T2:第4-6天,T3:第7-9天,T4:第10-12天,T5:≥13天)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差异。
2.纳入56例在住院期间接受托珠单抗治疗的重症/危重症COVID-19患者,根据托珠单抗给药次数将患者分为三组:一剂组(16例)、两剂组(32例)和三剂组(8例)。分析主要结局:住院死亡率和自首次给药后30天死亡率。次要结局: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住院时间及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院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1.进展为危重症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重症患者(P=0.043),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与住院天数均显著长于后者(P<0.001)。通过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发现T1时刻两组患者在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铁蛋白、透明质酸、白细胞介素-6表现出差异(P<0.05),并且在住院期间监测的其他时间点,危重症组的淋巴细胞计数持续低于重症组,D-二聚体、铁蛋白、透明质酸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则持续高于重症组(PT1-5<0.05)。
2.接受托珠单抗不同剂次治疗的患者自首次给药后30天死亡率(HR 0.619,95%CI0.209-1.829;P=0.385)和住院死亡率(HR 0.302,95%CI 0.055-1.665;P=0.169)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各治疗组对炎症指标反应良好。具体来说,托珠单抗治疗后IL-6水平先短暂上升后波动下降,三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此外,托珠单抗剂次的增加并未缩短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也未降低住院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继发性真菌感染、急性肝损伤、急性肾损伤、血栓形成/栓塞事件)。
结论
1.高龄、核酸持续阳性时间与COVID-19重症转危重症相关。
2.淋巴细胞计数的持续降低,D-二聚体、铁蛋白、透明质酸及IL-6水平的持续升高,有望成为重症进展为危重症的预测因素。
3.虽然未观察到进一步增加托珠单抗给药次数对危重COVID-19患者死亡率及改善其他临床事件的额外益处,但三组在炎症指标上展现出积极的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