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校本课程
线上教学
5E教学模式
高中生物
摘要:
随着时代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一线教师参与开发校本课程。2019年底新冠疫情突然袭来,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通过线上平台宣传防疫知识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开发《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知识》校本课程进行线上教学,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还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但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教师不能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学习参与度较低,课堂效果较差;部分学生觉得线上学习难度大,知识掌握程度低,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如何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依据合适的教学模式,设计《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知识》校本课程的线上教学方案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5E教学模式分五步即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因此称为5E教学模式。该过程适用于探索新的科学概念,有助于学生概念的构建。且5E教学的过程往往是围绕着某一个核心概念展开的,所以一次的教学时间较短,能有效避免学生在线上教学这种缺少教师监督的环境中学习状态不佳等问题的发生。最后在5E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所以,5E教学很适合作为校本课程线上教学研究的指导理论。
为了设计以5E教学模式为依据的线上校本课程,基于线上教学的特点,依据5E教学模式针对性的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通过对照教学实验,从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生物学习兴趣这四个方面评价教学的效果。通过以上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
(1)为了设计以5E教学模式为指导的线上《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知识》校本课程,通过文献研究法,首先基于5E模式的理论,对《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知识》课程的内容与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再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新冠防疫相关指导文件和本地特色需求,确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针对线上教学中需要改善的问题,依据5E教学模式理论针对性细化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最终得到了一套基于5E模式的、针对线上教学优化的《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知识》校本课程教学方案。并选出合适的班级进行对比试验,进行5E教学模式下的线上校本课程教学的班级为实验组,采用普通的线上教学进行校本课程实践的班级为对照组。
(2)为了探究实施5E教学模式下的线上校本课程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综合教师、学生、小组成员三个视角以及每个视角从上课听讲、回答问题、小组活动三个方面的总评价得出评分,经过汇总发现实验组的平均值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发现两组之间的评分有显著差异。从上课听讲、回答问题以及小组活动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在这三个方面的均值都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在回答问题方面的提高最明显。综上所述,实施该《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知识》校本课程线上教学方案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尤其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3)为了评估实施5E教学模式下的线上校本课程班级在提高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知识的掌握方面是否有效果,设计试题对两组学生进行检测。发现经对照教学后,实验组的成绩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按照试题对应的识记、理解、应用这三个认知能力维度分别进行成绩分析,发现实验组在理解和应用水平的得分均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在理解这一维度上的提升最多。因此,采用该5E教学模式下的《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知识》校本课程线上教学方案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理解更深入。
(4)为了评估学习5E教学模式下的线上校本课程的学生是否更能灵活运用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设置具体的问题、评分点及分值对两组学生进行检测,发现实验组得分的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该方案的线上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了评估该方案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采用华东师范大学陆建身教授的《生物学学习兴趣诊断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前测时两组学生在生物学习兴趣上没有明显差异,在实施后再次检测,发现实验组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更浓厚,说明实施5E教学模式的线上校本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6)最后,本人梳理了基于5E模式的校本课程线上教学的设计流程,总结了针对线上教学所面临问题进行优化设计的经验,以及校本课程线上教学开展和实施的一些细节,进而分析了评估线上校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可行方式。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结论:5E教学模式下的线上校本课程与普通线上校本课程相比,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尤其是回答问题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尤其是对理解认知能力水平上的提高最大;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高生物学习兴趣。
本研究探索了校本课程线上教学方式,通过梳理研究过程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