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SARS-CoV-2
COVID-19
急性黄斑区神经视网膜病变
临床特征
预后
摘要: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COVID-19相关AMN的13例患者资料,以及2020年至2023年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发表的13篇病例报道以及病例系列研究共4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眼科影像学及预后结果。结果临床病例组共13例25只眼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0.23±6.02)岁,其中女性10例。文献病例组共41例72只眼,平均年龄为(30.12±13.24)岁,其中女性患者31例。(1)COVID-19症状/诊断与眼科症状之间的持续时间:临床病例组为3(2.0,4.0)d,文献病例组为2(0.75,5.0)d;(2)临床特点:临床病例组中12例(92.31%)为双眼发病。文献病例组中31例(75.61%)为双眼发病。两组症状均以视物暗点为主,其次为视力下降;(3)辅助检查:临床病例组中13例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均可见椭圆体带(EZ)和/或嵌合体带(IZ)断裂,伴外丛状层(OPL)、外核层(ONL)强反射,近红外照相(NIR)均显示黄斑中心凹周围低反射楔形病灶,部分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均可观察到深层毛细血管层(DCP)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C)血流减少,7例伴有棉绒斑的患者同时存在浅层毛细血管层(SCP)血流减少,文献病例组中33例患者OCT可见EZ和/或IZ断裂;(4)治疗及预后:13例患者中11例予以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予以观察,1年后视力提高者23只眼,1例患者仍存在视野缺损,1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1例外核层(ONL)及外丛状层(OPL)出现低反射信号。结论COVID-19相关AMN发病年龄稍大,多双眼发病,症状以视物暗点为主,多伴视力下降,NIR示中心凹周围低反射楔形病灶,OCT示EZ和/或IZ断裂为主,OCTA示DCP及CC层血流密度降低。COVID-19相关AMN视力预后良好,但需警惕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